植被退化
就在乌斯太上演疯狂财富时,草原的哭声随之传来。
采访期间,新金融记者乘出租车多次进入化工工业园区,一进入园区,首先闻到了浓浓的酸臭味道,而每走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不同的刺鼻味道。“天热了,我们晚上也不敢开窗户。”当地居民说,特别是每天凌晨左后,各种刺鼻的化学物质味道遍布整个镇子,人闻的时间久了就会感到头晕。
化工产业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已显而易见。
但让当地居民更为担心的,是牧民原本赖以生存的牧区草原正在遭受疯狂的破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所描写的草原美景正是这里,然而,如今在工业园区周边却是稀稀拉拉的草原植被。
阿拉善盟阿左旗乌斯太镇巴音敖包嘎喳牧民曾反映,在乌兰布和沙漠的南边,大片草场和植被正在遭到破坏,草场上违法开采煤炭,绿色草原变为垃圾场,退牧还草突然变为工业开发,牧民的正当合法权益被侵害。其破坏程度因此被媒体曝光。
新金融记者乘车进入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巴音敖包工业园,大型车辆来往于园区,天空灰蒙蒙,许多洗煤厂、化工等企业分布于园区,地面空白处除了沙漠化外,已见不到大草原的昔日美景。据知情人士介绍,阿拉善经济开发区所在地生态的恶劣性和重要性“旗鼓相当”,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常年的沙尘暴的主力沙源之一就在此地,阿拉善每年以沙漠化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速度逼近华北,辐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
正因如此,阿拉善的生态环境引起了经济学家吴敬琏、企业家王石等人的长期关注,他们组织发起的著名民间非营利性环境保护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在京城颇有名气,吸引了近百名企业家、艺术家常年来围绕这个名字奔波筹款、改善生态。
当地牧民告诉新金融记者,2005年12月5日,当地牧民与乌斯太镇政府签订了《退牧还草协议》,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牧场,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变草场多样性。
然而,让牧民们意想不到的是,草牧场变成了化工企业开发用地,2006年一家白灰厂的建成投产成为草原牧区厄运的开始。包括化工企业在内的各种厂矿,在这片土地上陆续建成投产,大量的工业污水、废气没有合适的地方排放,便蔓延到整个草场上。
该牧民向新金融记者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当地政府如果要开发甲牧区,会拿着相关文件,以退牧还草、安置牧民为由,将牧民安置到乙地,随后便改变甲牧区的使用性质,用作工业开发。
2010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意见》明确指出,“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但显然,这一政策来得有些迟。
“承接产业转移来的企业,在东部高耗能、高污染,难道来到西部就不污染了?”当地一居民自言自语,有些不解。
过剩危机
化工资本西进、“逢煤必化”的热闹背后,产能“过剩”的危机随之而来。
“现在整体转化率超70%,产能过剩显而易见。”宁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坦言,届时,即使煤炭资源大省也会面临资源紧缺困境。
神华宁煤集团董事长王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表达了同样观点。
他认为,就宁夏而言,未来10年内,将实现1亿多吨煤炭深加工目标,煤炭的转化能力大大增强。
富煤的宁夏反而可能出现缺煤的问题,还需要从外省区引进煤炭才能满足煤化工发展的需要。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在建的新型煤化工项目有30项,总投资达800多亿元,新增产能甲醇850万吨,二甲醚90万吨,烯烃100万吨,煤制油124万吨。
而已备案的甲醇项目产能达3400万吨,烯烃300万吨,煤制油300万吨。
上述人士分析称,西部煤炭资源大省急需打破传统的“挖煤卖煤”模式,提高煤炭的附加值。
同时,中国能源资源呈现“缺油、少气、富煤”的特点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必须寻找新的途径,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系数,而煤炭企业则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空间。
“按照煤化工产业链,煤炭加工的利润是成倍增长的诱惑。”该人士介绍,煤炭用来发电可增值2倍;煤制合成氨及化肥,可增值3倍;煤制甲醇到二甲醚可增值4倍,甲醇进一步深加工为烯烃等产品可增值8到10倍。
该人士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说,现代煤化工主要是石油替代产品,其自然受到投资者追捧,但由于目前缺乏统一规划,各个地区纷纷上马大量能源化工项目,造成产业布局高度雷同、无序竞争、重复建设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假借煤化工项目抢占煤炭资源的现象。
而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等是高端煤化工项目,对技术、人才及资金要求极高,化肥、甲醇等初级产品项目,成为众多西部化工淘金者首选项目,产能过剩成为必然。
国家发改委统计资料对此证实,我国目前煤制甲醇国内需求只有1000多万吨,导致全国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50%左右;二甲醚装置也大量闲置;相当一部分煤化工企业面临倒闭。
“根本原因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及许多地方政府追求GDP和财政收入的恶果。”前述人士直言,化工产业经济效益见效快,当地政府为此出台优惠政策,盲目招商引资,导致了煤化工行业过度发展,甚至出现“大干、快上”的混乱局面。
新金融记者获悉,《意见》对产业西移的基本原则是:“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比较优势,合理确定产业承接发展重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
“避免盲目圈地布点和重复建设,防止一哄而起。规范政府行为,防止越位和错位,不得采取下硬性指标等形式招商引资,清理各种变相优惠政策,避免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
然而,上述政策并没有在西部得到有效落实,化工西进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已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