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小镇乌斯太。
十年前,这里是一个常住人口2000余人的小镇,如今,人口已增加到3万余人,而流动人口则达10余万人。
十年前,一个加油站、一座简陋的政府办公楼是小镇的全部,如今,富丽堂皇的政府办公大楼屹立新区,金融中心大厦将成为西部地标性建筑。
而这一切的变化,皆来自“黑金”——煤炭的诱惑。
这座地处内蒙古西部的小镇,借助中西部承接产业大转移的步伐,将空守千年的地下“黑金”转化成化工产品,并逐步形成完善的化工产业链,换来了真金白银——但化工迁入带来财富,也终究带来了“牺牲”。
这个曾经水草丰美的草原小镇,在大工业的梦想下,正飞速沙化——甚至被指为北京沙尘暴源头。
也因化工业的过度开发,为西部产能过剩添加新的注脚。
这一切,都是“黑金”带来的增长代价。
化工淘金
乌斯太中心东南方向,步行不远,西北染料厂的大门紧闭,已处于停产状态。
“主要是缺乏流动资金。”西北染料副总经理梁园(化名)向新金融记者解释,其背景是北京染料厂(以下简称北京染料)。
2000年,北京申奥成功在即,面临的环保压力陡增,所辖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首当其冲,成为了第一批搬迁产业,北京染料名列其中。让北京染料感到颇为幸运的是,此时国家正处于积极开发大西北的战略中,北京染料选择了西进。
2000年,北京染料与内蒙古当地企业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太实业)共同投资成立西北染料,北京染料拥有51%股份,兰太实业拥有49%股份。西北染料也由此成为第一个进入乌斯太的淘金者,并受到了税收、土地等方面颇为可观的优惠政策。
来到乌斯太,当地能源丰富且低廉的价格,多少有些出乎梁园的意料。梁园回忆,当时乌斯太镇的工业用电价格0.33元一度,煤炭价格为30元一吨,土地价格2.7元一平方米,而此时河北、山东等地煤炭价格则高达160元一吨。
“开着大卡车,转一圈,车轮所圈范围就是企业的用地面积。”梁园说,当时工业园区还是一片荒滩、沙地,一刮风,到处是沙子,土地资源尤为充足。
2001年7月,投资1亿元、月产能300吨的西北染料正式投产。
“截至当年12月,利润达到500万元。”梁园回忆当初的情景,脸上仍旧挂满了欣慰。2002年,西北染料实现了几千万元的年利润,再次尝到了甜头,企业规模化也随之而来。2003年,公司投资7000万元开始建设二期项目,月产能随之增加到750吨,其颜料、染料等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土耳其、西班牙等地。
在西北染料动作频频的同时,兰太实业制钠二厂、氢氧化钾等相关配套企业纷纷上马,而小镇也吸引了更多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四川、重庆、河北等地的化工及相关企业的进驻,围绕盐化工、煤化工,逐步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在梁园看来,西北染料进驻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工业园区规模化的形成,而那时,西北染料的在职员工也达到了最多的600余人。
此时,人们眼中原本不起眼的乌斯太小镇俨然变了模样,成为阿拉善的经济开发区。
“这里的化工产业是全盟(阿拉善盟)的主要经济来源。”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党群部一负责人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介绍。与建园初期相比,面积由3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40平方公里,园区人口由20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3万余人,“加上流动人口在10万人左右”,进驻各类企业137家。据资料显示,2009年,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37亿元,占全盟43.9%。
不仅如此,在乌斯太镇,兰太公司4.5万吨金属钠、500吨高纯钠和来自江苏的泰兴泰丰3万吨靛蓝产能居世界第一,中盐氯酸钠、三四氯乙烯和庆华2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工艺,单套产能均居全国第一。
而新金融记者获得的一份“阿拉善经济开发区2011年重点工业项目”资料显示,其中“工业项目”22项,全部为化工项目投产或扩产,总投资811921万元。
梁园说,资金一到,西北染料将立即开工,生存环境虽不同以往,但西北染料仍不会放弃。
毕竟,乌斯太有着太多的化工梦想。
资源棋局
8月14日,58岁的范广平悠闲地坐在大门口,看着附近的路上车来车往。
范广平现在的职位是一家化工企业的门卫。而在3年前,他还是乌海的一名煤炭矿工。2008年,范广平转战乌斯太,成为这家化工企业的门卫,月工资2800元。
“年龄大了,不再挖煤了。”范广平说,当地化工企业增多主要集中在2007年左右,而现在随着数量的增加,即使像他这样年龄的人,在企业找份工作也显得很容易。在范广平的印象中,乌斯太及周边煤炭资源丰富,却空守财富挨饿,2000年左右,当地煤矿工人的月工资仅在300元左右。直到众多化工企业、煤炭集团进驻,才逐步将资源换成真金白银,工人的工资随之水涨船高。
据资料显示,2002年1月,乌斯太镇所在地被内蒙古自治区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定名为乌斯太高载能工业园区,2004年8月,更名为内蒙古乌斯太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3月,通过国家发改委省级开发区审核并正式定名为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圣氏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封荣堂向新金融记者介绍,乌斯太煤炭、工业盐等资源丰富且价格便宜,以今年为例,一吨煤的价格在230元,而东部沿海地区的价格则在1000余元。“向北500公里就是蒙古国,那里有更便宜的煤炭。”封荣堂说。
而在东部,如江苏、浙江、山东等化工重地,当地政府及企业在环保、生存等压力下,借助西部开发、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等国家政策支持下,纷纷西进,而煤炭资源丰富、交通相对便利的区域成为众多化工产业布局落子的首选。
封荣堂告诉新金融记者,别小看乌斯太这偏远的地方,交通却较为发达。总览西部地图,乌斯太地处中国西部“呼-包-银-兰”经济带和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小金三角”交会点,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南接宁夏石嘴山市,北连乌海市,包兰铁路、乌吉铁路、丹拉高速、乌巴高速、110国道“五路交会”,距银川机场150公里,距乌海机场50公里,均可高速直达。
不仅如此,阿拉善盟湖盐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有钠盐、钾盐、硼盐、镁盐、芒硝、天然碱等,其中钠盐和芒硝资源最为丰富。据统计,全盟可开采的湖盐产地20多处,已探明的湖盐储量1.7亿吨。芒硝资源已探明储量约0.66亿吨。
“乌斯太镇占据很大能源优势。”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党群部前述负责人介绍,乌斯太独有的资源勘探程度较低,还有望增加资源储量,化工及相关产业发展拥有长期可靠、优质廉价的资源保障。
财富膨胀
就在化工企业频频青睐乌斯太的同时,其财富大幕也在徐徐拉开。
距离乌斯太镇中心6公里,是八里庙,如今逐步被“贺兰区”这个新名字所取代,其中,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办公大楼,在当地是一个亮点。当地政府一知情人士透露,气势宏伟的行政办公大楼,总投资1个多亿,与“贺兰山饭店”楼体相连,而后者则是当地唯一的一家三星级酒店。
就在行政办公大楼不远处,阿拉善金融中心正在破土动工。
“这里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阿拉善金融中心一名置业顾问如此描述其公司投资的理由。该项目位于贺兰区内,由内蒙古金裕置业有限公司投资,集金融、商业、办公于一体,为多功能综合性建筑,总建筑面积72064平方米,高达26层,“将成为西部地标性建筑”。
无疑,乌斯太小镇正在吸引更多的淘金者,并成为一种财富。
在乌斯太小镇的东南角,王莉的宾馆还有10多天就要正式开业,50余个房间已装饰一新。此时,她正在对电视等房间设备做最后的调试。5年前,王莉从宁夏石嘴山市农村来到了这个小镇。颇有经营头脑的王莉发现,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好像变得越来越受青睐,聚集着操各地口音的外地人。2008年开始,王莉为投资宾馆酒店业做起了准备。“房间价格应该在200元(每夜)。”王莉说,小镇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消费水平的起点也高了起来。
对小镇的变化感到高兴的还有当地及周边的出租车司机。
“这里的出租车大多是从乌达来的。”邱江直言不讳。而作为出租车司机的他,也是来自距此20余公里的乌海市乌达区。邱江坦言,在乌斯太出租车生意相对好做,随着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前来谈生意、推销设备的人员特别多,他每月的纯利润在8000元左右。新金融记者调查获悉,目前,在乌斯太小镇经营着130余辆出租车,而在2009年时仅有40余辆。
乌斯太的财富在急剧膨胀。
当地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阿拉善经济开发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5亿元,工业增加值301亿元,财政收入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4亿元。“化工及相关产业链将会更为完善,‘乌斯太’三个字可能成为一块吸金石。”上述当地政府人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