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仍对国内粮价上涨“施压”
2011-05-13   作者:记者 刘健 娄辰 林艳兴/重庆 济南/南昌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资料照片

   国际粮价飙升对国内市场传导效应有限,且今年夏粮丰收在即,但市场预测——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通过走访我国各大粮食市场和粮食主产区生产部门了解到,尽管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一路飙升,但其对国内粮市的传导效应有限。此外,今年2月底以来,我国北方粮区旱情明显缓解,夏粮丰收在即,我国粮食产销总体形势乐观。但是,由于成本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粮价仍将稳中有升。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三大隐忧,一是粮价上涨预期推升投机风险;二是地方政府“抓粮”动力依旧不足;三是粮食调控各主体权责定位亟待理顺。
  
  国内粮食供求形势究竟如何?通过走访全国各大粮食批发市场以及全国重要粮食产区的生产部门,《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近期国际高粮价对国内粮市的传导效应有限。此外,由于我国粮食库存整体充裕,整体粮食市场恐慌情绪已明显趋缓。但由于柴油、农资、人工成本增加及流动性充裕等因素影响,粮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

  国际粮价飙升的传导效应有限

  国际粮价飙升、游资炒作成为引发人们对国内粮食市场安全担忧的一大因素,这在期货市场有明显反应。而在现货市场,由于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关联度不高,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有一定传导作用,但是整体影响不大。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首席分析师刘正敏认为,国内2010年进口小麦121.87万吨,而2010年国内小麦产量为2283亿斤;大米累计进口36.6万吨,累计出口59.6万吨,大米属于净出口状态,而2010年稻谷产量为3886亿斤;2010年玉米进口量为157.21万吨(31.4亿斤),而2010年玉米产量为3315亿斤。通过这几个数据可以看出,这几种主粮的进口量相对很小,国际粮价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
  中华粮网信息部副部长焦善伟认为,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七连增”,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远远超出了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安全线水平,所以国内粮食市场供求总体稳定。
  不过,在三大粮食品种中,玉米存在供需紧张。中储粮的相关数据表明,玉米供需关系偏紧,出现了玉米库存严重不足,市场需求旺盛。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经理李长轩说,不到一年时间几乎用掉了此前的储备。最近国家又下达了1200万吨的玉米补库任务,但是到2月底,只收购了100万吨左右。

  夏粮丰收在即

  2月25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明显降水过程。农业部迅速组织专家会商认为,这次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使全国大部分冬麦区旱情明显缓解,进一步增强了小麦再夺丰收的信心,这缓解了市场恐慌情绪。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来到小麦重要产区河南、山东访专家、走农户、看麦田,专家们普遍认为,由于抗旱能力提高、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农业科技大范围应用以及这次有效降水,如果后期没有严重灾情,今年小麦仍有希望丰收。
  河南、山东两个主产省的小麦播种面积均稳中有升,河南省增加50万亩,山东省增加46.5万亩。另外,据两省农业部门统计,河南省小麦一、二类苗占比约为86.7%,山东省小麦一、二类苗占比约为85%左右。
  此外,在水稻主产区,农民种植意向稳中有升。相关统计表明,今年黑龙江省粮食意向种植面积为20446万亩,较上年增加131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4851万亩,同比增加389万亩;江苏力争粳稻种植面积比上年扩大150万亩;江西预计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达5462.7万亩,同比略增。

  粮价仍存上涨压力

  尽管我国粮食库存比较充裕,夏粮生产形势向好,但是粮食价格上涨压力犹存。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对小麦、玉米、稻米价格后市进行了预测分析表明,粮食价格将进一步稳中有升。综合专家们的分析,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人工、化肥、农药、种子、机械耕作等综合种植成本刚性推高粮价。今年2月,国家将重要农资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50元,进一步引发市场对种粮成本上升的忧虑。
  第二是国家托市收购价格连续抬升,客观上促使了粮价上涨。2006年以来,小麦托市价格一路上扬。今年2月9日,国务院决定再次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后的价格分别为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粳稻分别为1.02元/斤、1.07元/斤、1.28元/斤,分别比上年提高0.09元、0.1元和0.23元,其中,粳稻价格调整幅度将近22%。
  第三,由于价格上扬,一些种粮大户看涨惜售,部分企业抢粮,客观上减少了市场供应量,客观上推动了价格上涨预期。在山东聊城市茌平县前赵村,种粮大户赵以军告诉记者,目前家里还存有6000多斤小麦,“往年这个时候就卖差不多了,今年价格可能还会涨,所以想再等等。”
  此外,国际粮价上扬,对国内虽然影响不大,但仍有一定传导作用,给游资炒作留下了空间。

链接:粮食安全面临三大隐忧
      建言献策:理顺调控 抑制炒作
      粮食安全坚持“以我为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博客]高粮价让全球经济伤不起 2011-04-25
· 高粮价让全球经济伤不起 2011-04-25
· 世行和IMF呼吁应对粮价上涨 2011-04-18
· 粮价高企谁之过 2011-04-18
· 吉林粮价创新高 后期短缺风险大 2011-04-15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日本震核危机”评估与我国供给型财政政策·[思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4个问题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