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发布
2025-07-18 记者 梁倩 来源:经济参考网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24 年,海水利用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节约用水条例》提出“沿海地区应当积极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沿海或者海岛淡水资源短缺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工业企业项目应当优先使用海水淡化水。具备条件的,可以将海水淡化水作为市政新增供水以及应急备用水源。”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等沿海省市积极推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和运行,海水淡化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8个,工程规模285万吨/日,比2023 年增加了33.3万吨/日。年海水冷却用水量1883.36亿吨,比2023年增加了29.57亿吨。

《报告》显示,2024 年,全国海水淡化产水以工业用水为主,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另有少部分用于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海岛地区和个别沿海缺水城市。2024年,天津南港工业区先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烟台龙口裕龙岛海水淡化项目、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海水淡化项目等一批大型工程建成投产,为沿海石化、核电等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水源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国积极推进海水淡化技术研发与应用,自主研发的海水淡化装备产品取得突破性进展。天津南港工业区先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第五条生产线(3万吨/日)反渗透膜、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装备实现全国产化。

从海水直接利用来看,《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水循环冷却工程24个,总循环量为206.3万吨/小时。冷却水应用主要集中在沿海火电、核电、石化等行业,其节约替代了大量淡水资源。

此外,为进一步减少海水取排水量,沿海电厂积极采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或开展技术改造,将海水直流冷却技术替换成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此外,天津、河北、山东、福建等地积极开展海水提溴、提钾工艺技术装备研发与成果转化,探索海水资源梯次多元化高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