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 彩 看 点 --
一段隐晦的家族史,一个孤独的岛屿
讲述我家族的故事,台湾的故事
我的曾祖父是蒙古白旗人。他和家人在迁移北京后,与江苏人的曾祖母结婚。我的祖父和父亲都在北京出生,后来全家搬到安徽当涂附近种田做买卖。父亲18岁离家后便到台湾来,与我母亲结婚。我的外婆是日本人,外公是福建来的台湾人。
1911年 辛亥武昌革命获得成功,满清宣统皇帝退位。
外公林正男出生在台湾,日本殖民统治进入第16年。
1930年 台湾中部山区爆发“雾社事件”。
外婆三和绫子的日本未婚夫死于“雾社事件”。她也因一场疟疾认识了台中青年林正男,两年后又回到台湾,并与林结婚。
1942年 珍珠港事变后的第二年冬天,太平洋战事开始对日军不利。
林正男不顾绫子的劝阻,志愿从军,与一群被日本政府征召的台湾兵从基隆搭上军舰前往菲律宾航空队服务。
1945年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许多台籍征召兵开始返回台湾。
林正男在战争结束的次年返回台湾。他在战争末期被日本陆军收编,逃入深山中不知战争已结束,过了一年多的丛林生活。
1947年 台湾“二二八事件”爆发,在全台湾引发动乱。
林正男失踪。叔公林秩男参加“台湾民主自治同盟”,遭到情报部门的监视和搜查,后来偷渡到巴西。
1949年 国民党撤到台湾。父亲二马随船逃到台湾,住了大半辈子。
1987年 台湾“解严”,开放民众到大陆旅行探亲。
二马从台湾回到安徽当涂。他在那里花光了积蓄。亲戚不欢迎他。有人甚至去告他。最后得了帕金森氏症的二马,只能返回台湾住进医院。
2001年 母亲静子与心如阿姨和解。
顺风耳和千里眼两位“保镖”终于回到海神妈祖身边。
编辑推荐 目录·书摘

  ·《海神家族》:一个家族的寻根之旅,牵动整个台湾的神经!三代人离奇经历,影射大时代命运!
  ·一部足以媲美魔幻之笔《百年孤寂》的台湾家族小说!
  连结台湾百年发展与个人情感纠结的长篇力作!
  ·《海神家族》是陈玉慧自创作以来的高峰代表作,透过一个台湾女子的寻根溯源,以女性作为故事的起点、中心,以复瓣玫瑰的结构一层层揭露家族的幽黯与秘密。每一段故事讲述细腻而独立,而一段故事又藏着另一段故事,相互之间有着神秘的联系,引领着无法预想的惊奇。
  ·荣获第一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决审团奖
  ·一部折射海峡两岸百年沧海剧变的“私历史”力作
  ·童年性戏,叔嫂暧昧,解码幽隐七十载的图谱
  ·殖民压迫,二战苦痛,讲述横亘一世纪的寓言。
 
媒体推荐

  她的确在追寻永恒,在每一个作品中探索最纯粹和独特的形式。而阅读她的书使我感受到轻微的痛苦,因为那是孤独者的心穹,那是渴望爱的叫喊,那是向真理的绝对追寻。
   ——德国文学评论家 明夏·柯内留斯(Michael Comelius)

  以大师的写作技巧,引领德国读者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在那里读者的心也戚戚然。陈玉慧是中文文学界里极少见的声音。巧妙地将自己与书中人物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拥有令人惊羡的丰富和深度。
   ——德国著名汉学家、作家 史谛曼(Tilman Sprengler)

  当米兰·昆德拉以犬儒尖酸。揶揄那些渴望将自身经历与历史事件相互扣连融合,而使生命升华的卑微人们之际,陈玉慧则同情地去理解,同时也因理解而同情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的个人。如何以自身的情感状态,或压抑或表达,去响应历史情境的驱策和索求。
   ——台湾评论家 陈平浩

  陈玉慧以精锤及深入心里的文字,描绘神与人的返家旅途,以优美而悲伤的语调叙述家族乐章,同一旋律在不同篇章变奏交响,各自独立又紧密衔接。她描写历史边缘性人物,影射百年台湾命运与历史伤痕,深刻思索台湾人的意义,为台湾近年来长篇小说最重要收获。
   ——台湾舒读网

  创作《海神家族》时,我为台湾而写。也为自己而写。写作中。我意识到无父的悲哀,认同的渴望,我感受到自己和台湾的命运如此相像。写完这本书,我的忧息才得到纾解。
   ——陈玉慧


01这两个家伙是谁?
2001年 柏林
我出生在一个叫台湾的岛。
流浪了20年,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是两尊神像:一个叫顺风耳,一个叫千里眼。它们是海神妈祖的“保镖”,关系着一个家族的秘密。母亲和心如阿姨都知道它们的故事,却并不知道是我带走了它们。那时,我还不知道我怀揣着一个日后追寻不止的真相。

02 那只叫yes的狗去了哪里呢?
2001年 台湾台北
邻居都是当年跟蒋介石一起从湖北、湖南迁台过来的国民党将军,或者一些四川江苏的国民大会代表。在那些年代,他们去阳明山开会讨论时局问题,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所讨论的早已人事全非,而且他们再也不属于那里了。

03 天公听不懂外国话
2001年 台湾台中
“你们来得正好。”我们才踏进外婆家,心如阿姨就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写有“遗嘱”的信封。我又好奇又紧张,正想打开来看时,心如阿姨打断我,她坚定地看着我说:
你先不要看,你一定先要亲手交给你母亲。

04 要是你知道我以前多么孤单
——外婆三和绫子的故事
1930年 台湾基隆港
自日本姑娘三和绫子踏上台湾的第一步,便不知未来的命运如何迎接她:绫子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吉野的出现成了她离开舅母家的第一根稻草。谁知,来到台湾后,她见到是一具死于“雾社事件”的无头尸。因为一场疟疾,她认识了台中青年林正男,并在吉野死后的一年与其结婚了。过了10年风平浪静的生活。1942年,太平洋战事开始对日军不利,林正男为了自己的飞行梦想志愿从军,与一群台湾兵前往菲律宾。

05在外婆的房间
2001年 台湾台中
我很怕外婆,曾暗中计划逃走,但我从来没对任何人提起,包括心如阿姨。
有一天,我试着执行我的计划,打算先走到我自己心里的边界——小土地公庙。我走了很远,已经远离了边界,一直走到一座小桥,我站在小桥上往下看,发现桥下有个小坡,拨开比我还高的杂草,绕到桥柱后,却看到石墩上背坐着两个大人,他们正在谈话。我要上坡时,却听到外婆的声音,听起来似乎有一丝哀怨缮我爬回小路,离开这座小桥,从来没告诉过任何人这件事。

06 驶飞轮机,你驶去水田啦!
——外公林正男的飞行梦想
1946年 南洋群岛
林是一个飞行和尚。幼时的他坚持着在日文书店中买下飞行杂志,父亲最后终于为儿子付了钱,并诅咒般地说着:“驶飞轮机,你驶去水田啦!”而后,林终于平稳地飞上了蓝天,他没想到的是却一头扎进了日本侵略战争的泥潭,身陷所罗门群岛战场。

07 要买金针菇吗?
——二叔公林秩男逃山的日子
1947年 台湾台中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成员林秩男被迫四处逃难,藏在山上一个小庙里。国民党的清乡活动化明为暗,他们全被通缉了。林秩男开始雕刻妈祖像和两个部将时,只是穷极无聊,他从来没有雕刻过任何雕像。他一雕起来便兴致勃勃,十几个夜以继日下来已雕出一个完整的形状。他的妈祖乍看有点像绫子,尤其在昏暗摇曳的烛光下,他想他为什么不刻绫子呢,但他花了两个星期却刻不出来。

08 静子母亲与心如阿姨
——一对不说话的姊妹
1998年 台湾台中
静子母亲在少女的时候知道一个秘密。
有一天她独自出门,在路上看到一个眼熟的男人驾着牛车,他停下来载她。在路上,男人突然回头问她,“你不就是绫子的女儿吗,不认得我吗?”她摇摇头,因为飘雨,手上撑着一把纸伞,很担心伞面飞走。“我是大树仔啦,你们家的事哪一样我不知。”静子觉得他表情猥琐,打算下车,男人却说:“别急,是不是跟你阿母一样赶着要去偷客兄?”

09 在母亲的房间
2001年 台湾台北
父亲单身到台湾来,他没有亲戚,只有几个当初在军队认识的同胞。他们也都是孤家寡人从大陆来到台湾,好像多年来都努力把悲戚藏起来,努力地过着正常生活,但是一不小心便支持不下去。
而母亲,只剩下她的畸零母亲和弟妹。外婆每天在阴暗的房间烧香祭拜妈祖,她的两个儿子都变成游手好闲的流氓或通缉犯,至于心如阿姨,我的母亲说:“别提她,她不是我妹妹。”

10 请问你们在这里做什么?

——母亲静子的爱情
1940年 台湾台中
静子感觉到命运从未眷顾她:在母亲的反对下,她依然选择了身为阿山仔的二马。婚后没多久,二马与苏姓女子同居,被人诬陷关进了警备司令部,到最后他被大陆的亲人抛弃,疾病缠身,她不得不把他再接回台湾照顾。 一次她疲倦地睡在他的床边,半夜突然醒来,发现他在等着她醒来,以便和她说话。那是第一次她觉得他完全属于她,他心里真的没有任何人了,而她却如此悲哀愤恨:来生,最好不要认识他了,不但不要再当女人,且无论如何都不要再做二马的妻子。

11 现在只能问妈祖娘了
——外公林正男失踪那一天
1948年 台湾台中
后来她也知道了,绫子外婆从来没放弃过寻找丈夫的念头。绫子最担心的事情是万一丈夫早已死去,尸体不知下落,又一直未安葬,会变成没有归宿的鬼魂。绫子想过把那只皮箱当成丈夫的遗物,加上当年她保留的一撮头发和指甲,一起葬在她买下的墓地。但绫子外婆没那么做,万一林正男外公还活着呢?她似乎希望他还活着。
事情便这样拖延下来。然后绫子去世了。

12 留下来吧,别走
——父亲二马“跟随”蒋介石到台湾
1948年 安徽当涂
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到中国大陆旅行、探亲。父亲也准备一个人回老家终老,把日用品及他买来的黄金全塞进皮箱里,他说,你们不要留我。
就在父亲提着行李往外走时,原来在楼上避不见面的母亲突然冲下来,“你有种就不要回来,你若再回台湾就是狗娘养的!”母亲对着父亲大吼,她把那本父亲经常翻阅的《圣经》丢向父亲,《圣经》的硬壳封面刚好击中玻璃,“砰”一声玻璃全碎了。

13 兄弟,这怎么说呢?
——父亲二马的外遇和冤狱
1972年 台湾台北
在西宁南路的保安司令部。坐在二马对面的刑警姓姚,对他客气有礼,他们在密室里谈了三个小时。他刚刚为二马叫了一碗面,又泡了一杯热茶给他。那个姓姚的人是安徽人,他们谈了许多家乡的事及认识的人,然后,姚便绕着二马在南京求学的时代问问题。他说治安单位需要向他查证一些数据。 二马走进警局前,原本有一丝疑惧,在吃完热汤后,疑惧逐渐消失。

14 他们现在都翻身了
——父亲二马离开大陆的那一年冬天
1949年 安徽当涂
土改末期,王冬青和婆婆鲁桂花都被抓进了牛棚,男人二马去了台湾,她需要一个人来承担目前的局面。 她从楼上往下说话:“娘,多少吃着点。”她希望婆婆吃饭,这样才有力气逃命,但是民兵不准她多话。“娘,听我的,多少吃一些。”她对楼下喊着,她都听到自己的回音,她的婆婆会不会听出她的意思呢?她又问起一个民兵,“我的孩子呢?”其中一个好心的人告诉她,“又哭又闹,你表亲把她接了过去。”她安心了不少,开始筹备具体的逃亡计划。

15 台湾人是怎么过日子的?
——父亲二马四十年后的返乡之旅
1987年 安徽当涂
后来每次当他在医院想起他那一趟长达5年的返乡之旅,都不得不苦叹。
他的台湾家庭是他40年来的生活,2/3的人生,而大陆的家庭却是1/3的生活。他是不完整的人,被切割成两个部分。他不可能对生活感到满意,不但这个生活,任何生活,他总是不满意,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了。他什么人也不是,他像一个不完美的陶器,有个不美的人生痕迹,被工匠随便一摆,也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16 在父亲的房间
2001年 台湾台北
多少年以来,父亲一直是我的耻辱。20岁离开台北前,我有了一个我所仰慕的男生,对方提出来去我家看看,并坚持说,看一个家的装潢可以知道那个人是什么人。最后,他走进家门只停留了几分钟便告辞了,从此杳无音讯。

17 在叔公的房间
2001年 台湾台中
“这些都是你叔公的作品,这是你们一直想看的妈祖。”心如阿姨对神坛上的妈祖做了膜拜的手势,这是叔公在逃山时一刀一刀为绫子外婆刻出来的女神。妈祖坐在太师椅上,穿着凤袍,戴着皇后的冠带,眼睛微闭,手上握着一只鸟。

18 二叔公林秩男的遗嘱
1982年 巴西圣保罗
“魂灵是不可能漂洋过海的呀!”那一次你哭肿眼睛这么说,我怎么敢忘记!绫子,如果我这一生有悔恨,便是对你。我不但无法在台湾定居,甚至无法返回自己的岛。而你不愿吾兄魂灵不能归家,所处之情境比我更为不易,绫子,你是否想过,你的不幸并不是战争,也不是国民党人,你的不幸便是我啊。

19 父亲是父不详
——心如阿姨的身世秘密
1963年 台湾台中
心如第一次听远在巴西的二叔父提起“二二八事件”,那时,她已经到了三十多岁。 心如第一次填写“父不详”时,忘不了母亲有一次抓着她的肩膀:“你不要写父亲林正男,也不要说父亲是林正男,好吗?好吗?”母亲用日文问她,她点头答应母亲,看到母亲的眼泪流下来了,她想帮她擦去,才掏出手帕要递给妈妈,母亲就用力把她抱住,指甲都陷进她的手臂,哭了起来。那时她大概才七八岁吧。

20 阿凸仔叫你来的噢
——千里眼与顺风耳是我们的媒人
2001年 台湾台北
隔天,我的母亲若无其事地说,既然你们都对妈祖那么有兴趣,“我们到北投关渡宫上个香吧。”你考虑了一下,说你只能下午去。我看到你脸上有一种暧昧的表情,我本来不明白为什么你坚持要下午去,后来才终于明白。

21 妈祖回到她的“保镖”身边
2001年 台湾台北
我带着千里眼和顺风耳四处迁移,却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也没想到我以后将有一个自己的家。我们在台北举行喜宴时,心如阿姨来了,而妈祖像与她的两个部将一起摆在婚宴致词的讲台上。妈祖好像心满意足地低首不语,看着我们俩人,她身边的两位“保镖”则护主心切,几乎要张牙舞爪起来。

22 在林家墓园
2002年 台湾台中
二叔公林秩男终于葬进了林家的坟墓,回到了台湾。在绫子和外公的坟碑后面,我们看着心如阿姨小心地将已经捡骨过的骨坛置入土中,我们一行人不断地烧银纸,彷佛怕他们在冥间钱不够用,那时半边天都是烟火,天愈来愈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