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而不要“强推”
政府管理经济
    2010-01-04    作者:特约书评人 邱恒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助推:事关健康、财富与快乐的最佳选择》

    (美)理查德·泰勒 卡斯·桑斯坦著 

    中信出版社 2009年12月

  开创“行为经济学”的学者

  就经管书出版领域而言,2009年有两本重要著作或将成寂寞英雄,我们的读者本不该让它们寂寞的。其一是《从绿到金》,如此贴合时代“节能减排”话题的著作,却着实被冷落了一把;其二就是这次推荐的《助推》,如果能从“助推”的概念中,理解到“强推”此类反自由的措施应尽量减少,《助推》一书在中国的现实意义就彰显出来了。
  行为经济学的开创者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法学家合著完成的著作应该得到推荐,《助推》被美国媒体描述为奥巴马总统的枕边书,由于行为经济学家在奥巴马竞选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助推”的理念也成为了欧美政坛炙手可热的议题。
  该书已经在美国引起了轰动,作者理查德·泰勒是美国著名行为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将自己的获奖归功于泰勒,称他是“首位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开创了行为经济学”的学者。另一作者卡斯·桑斯坦被哈佛法学院院长称为“我们的时代最顶尖的、涉猎领域最广的、被引用最多的、影响力最大的法学家”。如此成绩卓然的大师强强联手的著作,必将引来每一位热衷吸收新鲜知识读者的关注。

  改造社会的新新人群

  人们是极易受到助推影响的,即便是事关重大的抉择,人们往往也会被某种标准的理论无法解释的原因所影响。
  比如,被告知“这一手术的成功率为90%”比“这一手术的失败率为10%”,病人更愿意接受手术;“如果你采取节能措施,你将会每年节约350美元”,“如果你不采取节能措施,你将会每年浪费350美元”,调查表明,第二项宣传语取得的效果远远好于第一条。
  这就需要了解人们选择时的动机,需要引入行为经济学来解释。不经意改变背后,或许就有一位行为经济学家的功劳,这是我阅读《助推》一书最大的感触。在此,简单列举一个案例。
  未成年女性怀孕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调查显示,那些18岁生过一个孩子的少女经常还会在一两年之内再次怀孕。美国的几个城市开始试行“每天1美元”的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已经生过一次孩子的少女在不怀孕的每一天里都会获得1美元的奖励。结果到目前为止,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背后就是行为经济学的设计,是根据助推原理取得的成效。
  该书中有着大量类似的案例。读完全书,你会感觉行为经济学家已经成为改造社会的新新人群,越来越多的私营机构、官方组织将会按照行为经济学的原理来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你或许还不知道的是,奥巴马竞选期间组建了一个“行为经济学梦之队”,除了该书作者泰勒和桑斯坦之外,还有《怪诞行为学》一书的作者丹·艾瑞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这些人给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在传递讯息、筹款、谣言控制和选民动员上出了不少主意。

  “助推”胜于“强推”

  “助推”的原意:用胳膊肘等身体部位轻推别人,以提醒或者引起别人注意。或许很多人还会与人们常说的“只欠东风”或者“轻轻推一把,他就坐上这个职位”之类的阐述联系在一起。但此书所指的“助推”,显然已烙上行为经济学的专有属性。
  作者定义的“助推”,是指不通过强制手段,而是以一种方式改变人们的选择,或者改变其经济动机及行为,使改变之后的行为更加优化。作者把助推成立的前提定位在“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
  “自由主义”是目的,即保证人们选择的自由,“温和专制主义”,是指设计者有理由努力去影响人们的行为,以便能够延长他们的寿命,使他们活得更健康、更幸福。
  上文的几个案例显示,许多“助推”的方法已经在一些私营部门得到了实施。
  政府需要“助推”的原理对政策进行优化设计。在书中,作者引导政府政策方面的讨论话题有:如何打造更人性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改进处方药保险方案?如何促进器官捐献?如何改善现有的医疗体系?
  老百姓需要“助推”的方法在教育、个人理财、医疗保健、抵押贷款等问题上做出最明智的选择,这也是该书阐述的重点。
  稍感遗憾的是,书中提及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是在美国特有的制度、规则之下产生的,美国作者的思维也离我们不近。不过,如果能从“助推”的概念中,理解到“强推”此类反自由的措施应尽量减少,《助推》一书在中国的现实意义也能大大彰显出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