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鲁:收入分配不能躺在虚假数据上分析
  施、王前两文的重点,是批评我们的调查样本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样本量“明显偏小”、没有采取统计局所采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因此“结果是不可靠的”,“估算结果明显偏高”。
  如果结果“不可靠”,会有偏高和偏低两种可能。为什么是偏高而不是偏低?怎样算出来“明显偏高”?高多少?两位商榷者并没有做出解释,看来还是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来判断的,就是说,似乎现有的收入统计仍然是可靠的,即便有偏差也不大。而笔者对高收入居民收入的估算“明显偏高”,也是相对于统计数据而言。这不仅与两位关于统计数据“可能存在低估”的说法有矛盾,而且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现行统计究竟是否反映了高收入群体的真实收入状况?这是需要搞清楚的。
 
·统计局官员澄清:和王小鲁讨论的非灰色收入的统计问题 2010-08-30 16:56:35
·王小鲁回应统计局:房价是最好例证 2010-08-26 14:34:15
·“灰色收入”论战升温 王小鲁回应 2010-08-25 17:27:13
·施发启:也评王小鲁博士的《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 2010-08-25 17:29:15
·灰色收入论战 统计局刊文质疑王小鲁 2010-08-25 17:23:23
 
·王有捐:也谈城镇居民收入的统计与调查方法 2010-08-24 17:30:50
·王小鲁:中国年灰色收入达5.4万亿 2010-07-19 17:19:38
 
人物背景

王小鲁简介
现任职务: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研究领域:
宏观经济、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收入分配

学习经历:
1993-1997,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授博士学位
1991-1992,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授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8-至今,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1997-1998,联合国大学高等研究所(东京)访问研究员
1989-1991,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1986-1989,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发展研究室主任,1987年授副研究员职称
1985-1986,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杂志主编
1982-1985,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辑
1978-1982,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招考,任社会科学院内部刊物《未定稿》编辑,1981年授编辑职称
1974-1978,山西孝义铝矿、山西铝厂、北京电机厂工人,期间自学经济学
1968-1974,山西农村插队,期间自学经济学

近年学术兼职:
世界银行项目咨询专家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访问研究员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项目咨询专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经济研究》杂志审稿专家
《世界经济》杂志审稿专家
《中国劳动经济学》杂志编委会委员(来源: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