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薪”声鹊起 说说金融业高薪背后那些事
    2009-02-06    作者:武岩生 王真    来源:燕赵都市报

  个别高管和个别行业在如此经济背景之下依然爆出的高薪消息激起了众人的关注,一时间,从国外到国内,“限薪”成了舆论关键词。惯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定势,高薪或许激怒了一年来苦苦挣扎却回报可怜的投资者,亦或许激起了大部分准备好了减薪应对经济困难的人们心底一丝不平衡的情绪……

券商的冬天并不冷
以丰补欠业内流行,2008年券商薪酬下降并不明显

  “去年的收入总体比2007年差一大截,大约两成左右吧。并不像人们想像的如股指那般熊态毕现,加之券商业以丰补欠的惯例,总体下来2008的日子还算差强人意。”国内某大型券商北京市一家中型营业所的老总与记者在电话里算起了收入账。他的证券营业厅2008年的收入是8000万,在旗下多家营业厅中属于中上水平。
  券商的收入主要包括经纪、自营、投行,是行业性三大传统业务,其中经纪业务约占到营业收入的六成至八成左右。
  2008年以来,股市持续下跌,与行情高度相关的这三大传统业务全线滑坡。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12月24日,沪深两市累计成交股票26.32万亿元,约是上年的57.66%。若按照0.15%的行业平均水平计算,券商实现佣金收入789.6亿元,比上年骤减近四成。
  “四成是整个行业的平均数,事实上,不同券商或相同券商不同营业厅去年一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采访中,国内某大型综合类券商北京市某营业部经理告诉记者。
  2008年,A股沪指最高5507点,最低1664,全年跌幅64%,然而股指跌幅与券商收入下降并不成正比的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以丰补欠”的红包发放惯例。“也就是说,2008年受累于熊市拖累的薪酬要在2010年才能体现出来。眼下发放的年度红包,有一部分是2007年计提的‘应付’中‘滚’进来的,而众所周知2007年是A股史上最大的牛市。”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家综合类券商的业务经理解释。而另一位经理的解释更为具体:“为了防止‘看天吃饭’造成的‘冷热不均’,许多券商每年计提‘应付’一项,可以丰补欠,所以整体下来,2008年度券商的薪酬下降并不像人们想像中明显。”

券商何以依旧钱袋充盈
熊市亦有吸金大法,改变经营模式避开寒冬

  2008年,股市低迷,市场交易量大幅下滑,然而,在日前公布的2008年券商交易量排行榜上,一批王牌券商、王牌营业部的交易量却依然大得惊人,榜首一天交易竟达14.8亿。
  统计显示,2008年,国信证券和中金公司的营业部成为佣金收入最丰厚的营业部。其中,排名第一的国信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去年全年股票交易额达3700亿元,平均每天交易14.8亿元,平均每月佣金收入达2.64亿元。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的股票交易额排名第二,总成交额近3600亿元,佣金收入为54亿元。
  至于营业部的熊市吸金大法也是“百花齐放”,如降低门槛揽客、“保险营销”模式制胜、猛攻权证等等。除此之外,降低传统经纪业务占比也使得一些券商能避开资本市场的寒冬。
  2008年上半年,证券市场继续低迷,高度“依附”二级股票市场的券商大多遭受重挫。以西部证券和华鑫证券,2008年经纪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82%和88%。“盈利模式单一,后续发展堪忧是熊市中所有券商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所长袁绪亚表示。
  从已知的情况看,中信证券等经营则相对乐观。2008年中信证券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完成新股、定向增发和配股共7单项目,合计股票主承销金额271.45亿元;公司债券主承销业务完成可转债、企业债、公司债等共15单项目,合计债券主承销321.33亿元。
  而公司控股的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市场份额合计达10.17%;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公司新签订了多家企业年金客户,并与银行、信托联合推出了多只人民币理财产品。

业绩下滑红包不可不拿
减薪是不少金融机构应对业绩下滑最后考虑的措施,业绩与收入并无正相关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没有哪个行业会置身世外,不过,伴随业绩下滑,薪酬往往是最后受到才下降的。”采访中,某商业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告诉记者。她的手机上一直锁定着2008年底公司总部的一条短信“鉴于业绩下滑压力加大,2008年12月起,所有新筹机构暂停,同时,现在经费下调15%。”这位经理介绍说,收到这条短信不久,她就在公司内部论坛上看到消息,2008年高管“红包”只是象征性地减少了不到5%,倒是普通员工的年终红包缩水了五成,有的个别省份的员工红包干脆停发了。
  昨天,记者在QQ上发出采访问题后,很快收到了一些行业的薪酬标准,某商业银行省会级行长,年薪在二三百万元,行助也在一百万元以上,中层年薪可达二十万元;某大型上市保险公司省公司老总年薪六十万元左右,市公司三十万元……尽管高管薪酬岿然不动,但许多项目经费已经捉襟见肘。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的财务透露:老总年薪还在百万左右,但平时商务宴请的钱,都是从别的渠道挪用的……

高薪亦有三六九等
不同规模机构、同一机构内部员工收入可有N倍差距

  据上海证券报数据中心统计和估算,44家国内券商去年大致发放了近209亿元的职工薪酬。由于包含了上轮牛市的“压岁年终奖”,多家大型券商去年实发薪酬仍较丰厚,少数券商人均年薪超过40万元。
  一般而言,券商财报中披露的职工薪酬主要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对几项财务指标进行简单的加减,实际上便可得出券商去年实际发放的职工薪酬。用2007年12月31日的应付职工薪酬数据与2008年当年计提的职工薪酬数据相加之和,减去2008年12月31日的应付职工薪酬数据,大致便是券商2008年实际发放的职工薪酬。
  同时,从可能实发的职工薪酬排名榜单上也可以看出,不同规模券商的待遇差异显著。上海证券报对已披露去年年报的具有完整数据的44家券商进行统计,若沿用上述估算方法,这些券商2008年计提职工薪酬或接近190亿元。而上述11家券商已占据了其中65.1%的份额,少数小型券商去年实发薪酬总额不足2000万元。
  记者熟悉的一位朋友任职于某家地方券商市级营业部副总,其2008年年终奖为10万元,而该营业部普通后勤人员年终红包才5000元,而这位副总则对一位刚刚跳槽至某全国性综合类券商市级营业部副总羡慕不已。“这一跳,他一年的年薪就是30万,还不包括年终分红。”
  采访中,许多被访者对薪酬表现得较为审慎,最终一家券商的中层工作人员的答复是:“网上说的人均薪酬事实上只是数学运算的一个数字,与真实情况并不符。事实上,高管与普通员工一年薪酬的差距可能有N倍。”

薪酬标准失范背后的监管缺失
“亏死的股民”与“赚死的券商”现象需监管与市场同行

  正当金融高管薪酬被炒得沸沸扬扬之时,一些投资者的声音也开始浮出水面。昨天一名网友发帖表述:现在无论是券商还是基金,都是“坐庄制”,一个是收取佣金,一个是收取管理费,这些与投资者的收益并非完全正相关。
  一些网友跟帖认为,就利益博弈与弱势群体的保护而言,基金经理与持有人的利益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致。同样,券商坐收佣金与股民也非鱼水关系,这使得“亏死的股民”“赚死的券商”就成了一种合理存在。
  当然,2008以九成投资者亏损收官,对于金融业薪酬居高不下的情绪可以理解。现在,撇开道德不谈,单从业绩下滑薪酬不降或者普通员工骤降高管不降说开来,就有诸多监管缺失的因由在其中。
  央企和国企的高管薪酬问题似乎更容易解决,因为他们的“婆婆”手中握有直接起效的行政权力。甚至不用真正动刀,就已经有若干国企高管联名承诺降薪以彰显榜样的力量。但其他类型公司高管过高薪酬的问题如何解决,一直是一个语焉不详的话题,看来,必需的监管应当与市场同行,在金融高管高薪的问题上同样如此。

  相关稿件
· 华尔街高管反击限薪:奥巴马福利比我们好 2009-02-10
· 限薪令之外更要完善收入分配体系 2009-02-10
· 金融高管限薪应重在废除伪激励机制 2009-02-10
· 民意不彰,限薪令难服众 2009-02-10
· 中国版限薪令分四类定标准 200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