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足球拉拢前殖民地
    2010-07-02    作者:沈旭晖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们一向把葡萄牙当做欧洲代表,但在葡萄牙本土,他们却经常把葡萄牙和巴西相提并论。在上届世界杯,葡萄牙、巴西和另一前葡国殖民地安哥拉同时打入决赛圈,更是强化葡语区实力的强心针。因此无论葡萄牙能走多远,葡国人都会当巴西为“次主队”,这除了因为巴西曾是葡萄牙殖民地,还涉及当代的新地缘政治。
  刚去世的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葡籍的萨拉马戈认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拥有和欧洲大陆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经济体系,强行加入欧盟,只会被德法主导,因此应该向第三世界靠拢,强烈反对全球一体化,就是在球坛,也应该与巴西、安哥拉等建立紧密关系。1986年,他发表寓言小说《石筏》,幻想葡萄牙忽然从法国边境断裂,成为大西洋(600558,股吧)孤岛,慢慢向西漂浮,最终坐落于安哥拉和巴西之间,构成一个“拉丁洲”。这样的布局,除了方便三国球队打联赛,更重要的是作者将融入欧洲归类为“全球一体化”,却将融入拉美和非洲归类为与之相反的“本土化和在地化”。这样的辩证,不但在葡国有市场,而且在拉美和非洲同样有市场,因为它们相信依靠一个世界边陲的前宗主国,既可以享有一体化的经济效益,又能避免被强权全面消化,并维持一定本土特色。
  萨拉马戈的狂想,除了与葡国球迷心灵相通,还有深刻政治含义。他和不少诺贝尔奖得主一样,是公开的左倾分子,曾经加入葡萄牙共产党。他在独裁者萨拉斯(A ntonioSalazar)统治期间固然是异见人士,就是在后来的民主葡萄牙也是个边缘人物,因为他的作品有明显无神论倾向,屡屡挑战宗教禁忌,立论比《达芬奇密码》更富挑衅性。葡萄牙却是传统天主教国家,境内的小镇花迪玛(Fatima)更是圣母最后显灵的圣地,保守势力经常对萨拉马戈口诛笔伐。最终,这位文豪选择自我流放到大西洋的西属加那利群岛,继续做“拉丁洲”的梦。
  事实上,“拉丁洲”十多年前已虚拟地出现了,因为一个被英语世界忽视的组织:葡语国家共同体(Com unidade dos Paises de LinguaPortuguesa,CPLP)成立了。这个共同体的成员除了葡萄牙,还包括所有前葡属殖民地,包括巴西和非洲的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佛得角群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2002年再加上刚独立的东帝汶。
  组织目的是建立类似英联邦的网络,以抗衡欧盟。葡萄牙希望成员国拥有更紧密关系,曾提出互相承认国民身份、让成员国民自由往来,虽然因为欧盟强烈反对而搁置,但共同体国民依然在葡国海关享有特别服务。值得留意的是,共同体的非洲国家多是新兴产油国,近年成了各国争夺的对象,美国固然加强当地驻军,中国亦大力进驻投资。葡萄牙这时候强化组织,无疑令它的国际影响力死灰复燃。例如圣多美数年前发生政变,黑手包括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儿子,葡语共同体最终对稳定局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它大国反而力有不逮。东帝汶独立时,大多数人主张使用印度尼西亚语,少数精英却坚持用葡语,背后也有共同体幕后献策。葡萄牙和巴西的特殊关系最能通过足球宣传,因此在葡萄牙本土,C罗和卡卡可算是兄弟班,缩影了葡萄牙整合前殖民地的雄心。 世界杯系列评论之十九

(作者系香港教育学院副教授)

  相关稿件
· 葡萄牙今年2月的汽车产量同比下降了40.1% 2009-03-25
· 葡萄牙汽车销量2009年1月份出现大幅度下滑 2009-02-11
· 葡萄牙:将拍卖六座古代王宫改建成豪华酒店 2009-02-09
· 葡萄牙:1.4万“圣诞老人”大巡游 2008-12-16
· 葡萄牙获北京奥运入场券选手达到73人 200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