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性化措施犹如松紧带
一抓就紧一放就松
    2009-06-10    吕绍刚    来源:人民网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如果从社会关注度来看,恐怕只有每年的“两会”可以与之媲美了。
  一个是头等的社会民生大事,一个是头等的政治生活大事。大事来临时,一切能为之让道的,都让了,大至交通,小至饮食,集中体现着全民服务精神的最高标准。
  就拿高考来说,进行交通管制、禁止汽车鸣笛、整治考点周边噪音与食品卫生,建立医疗应急保障,设置专门的环保投诉电话,开通专用的公交车道,配备备用发电机……一切都在告诉人们,这里进行着一件关乎全民的大事。
  关于高考是否需要付出如此大的社会成本,一直有着不少争议。反对者认为,应该给予考生人性化的关怀,但不能溺爱,甚至以破坏社会规则与制度为代价,比如对闯红灯网开一面。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在一个整体文明素质程度还需提高的年代,在高考的日子里,要求每个人都能自觉做到安静有序,共同为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反映了整个社会对高考所代表的公平的珍视与渴望。
  进一步说,高考的人性化之所以备受关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人性化的缺席。
  拿汽车鸣笛来说,交通法规中明确规定,只有在驶近急弯、坡道顶端等路段,以及超车或紧急情况,才可以使用喇叭。然后,事实上呢?大街上随处可闻。再比如北京市规定超市禁止喇叭揽客,但是走在街上,这样的声音少吗?更别说,工地、厂房、装修,一大早就开始作业,不顾周边居民的休息。
  再说为考场配备免费矿泉水和急救药,还有发电机。其实,即使没有高考,这些难道不是一个学校应该必备的吗?还有学校周边食品卫生安全,即使没有高考,不是同样应该大力整顿和规范吗?甚至说,除了学校,普通市民不也应该享受这样的权益保障吗?
  为什么非得要到高考这样的大事,全民的人性化才浮出水面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正如北京奥运期间宾至如归的人性化服务,让无数外国人竖起了大拇指。但奥运一过呢?对国人来说,公共服务是否更人性化了呢?交通是否更畅通,天空更蓝了呢?奥运公共治理经验是否变成了制度财富了呢?这都促使人们去思考。
  我们不希望高考的人性化,过度去破坏社会规则,但我们很期待高考的人性化,能够向社会化延伸,制度化,成为引导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力量,而不只是一时的“突击工程”。类似于噪声治理、医疗应急、食品安全等问题,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常态化的问题。
  造成“一抓就紧,一放就松”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在于全民服务意识的匮乏。
  高考之所以能够激发全民服务热情,是因为它关系到全民的福祉。或多或少,每个家庭都会与高考扯上关系。但是,一回到日常生活,当个体与整个社会相对,热情就低了。能插队的尽量插,音乐声能大尽量开大,能多早装修就多早装修。至于有关部门,能闭一只眼的,尽量不睁不看。很多问题,都龟缩成事不关己的,尽量挂起。
  他们未曾想到,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既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是提供服务的人。好比,你编报纸累了一天,想去外面吃一顿可口的饭菜。而餐厅厨师每天下班最好的消遣,可能恰好正是读你编的报纸。只有你好好编报纸,厨师好好做菜,两个人才都能享受优质的服务,才是快乐的一天。这是一个连锁反应,正如你插队,他也插队,你鸣笛,他也鸣笛,警察也不管,那自然就是多方共输的局面,自然也就无人性化可言。
  人性化的背后蕴含着的不仅是公民道德问题,而且是职业精神问题。公民遵纪守法,诚实纳税;政府部门严格执法,为公民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每个人都能做到各司其责,忠于职守,竭诚以自己的劳动为他人提供服务,自然就能享受到同等的服务,人性化的社会,才不会是昙花一现。
  这正是高考人性化带来的启示。真心希望人性化背后的服务精神、职业精神,能扩散开来,扩散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为一种公民观,共同建设一个自然和谐的社会。
  相关稿件
· “各自为政”的休假或许更人性化 2009-03-27
· 人性化比“国际惯例”更重要 2009-03-23
· 取消全额罚息:人性化比国际惯例重要 2009-02-23
· [论语]让企业规定多些人性化 2009-02-06
· 规定社保缴费年限合理但亟待人性化 2009-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