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数据库应该确保公民的知情权
    2008-06-06    湖北 童卉欣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介绍,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组织建成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数据库,到2007年年底,该数据库已为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现在,无论是贷款买房、买车,或者是申请信用卡,商业银行都会查看申请人的信用档案;而且,信用报告的应用正向求职、租房等更多领域拓展,已逐渐成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6月3日《新民晚报》)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诚信经济,征信系统建设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此,每个企业及公民都应该支持。但是,还应当看到个人征信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某些方面甚至还存在相当多的漏洞和不足,若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有可能给无辜公民带来伤害,并进而影响社会各界对该系统的支持、信任。
  征信系统的不足,一个是管得太“宽”的问题。目前,个人征信系统纳入了电信用户缴费信息一款,这导致央行受到了不少质疑。众所周知,电信收费领域一直以来饱受非议,特别是名目繁多的价格欺诈、乱收费、多收费,令消费者防不胜防,并经常引起消费者投诉。试问,一个连自身信誉都无法保证的行业,又如何能为他人征信?
  再一个是频频“误伤”无辜者的问题。据5月29日《长江商报》报道,武汉市民戴女士准备贷款买房,当她到银行申请购房贷款时,却被告知自己被列入了“黑名单”,不能办理贷款。心存疑虑的戴女士经查证发现,原来,2003年,曾有人盗用她的资料向某银行贷款,这笔贷款至今还未还清。
  类似戴女士这样遭遇的人,在生活中不在少数。据4月23日《北京晨报》报道,2007年,仅在央行征信中心北京分中心,就有3000多人提出征信报告查询,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到商业银行贷款未果后才发现自己有“诚信问题”,这中间又有600余人因征信系统出现“偏差”与商业银行沟通解决未果后向央行提出异议。
  无论是管得太“宽”,还是频频“误伤”,都与征信系统在操作过程中缺乏透明度有关。公民个人信用档案是如此的敏感和重要,但央行征信系统宣传力度平平,既缺乏公众参与,也没有实行及时告知。以至于,我们常常不知道究竟哪些单位有权为我们的信用打“分”,以及这个“分”又是如何量化的?
  联想到,交警部门开一张交通罚单都要履行告知程序,那么,非同小可的公民个人“经济身份证”在登记时是不是也应对公民有所提醒?笔者认为,个人征信系统的成功建立,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一方面保证系统的透明度以及公民的知情权,另一方面,还要保障公民对个人信用记录有质疑、申诉以及矫正的权利。
  否则,征信系统自身的信用将受到质疑。

  相关稿件
· 我国将建商会资源数据库 2008-06-05
· 投中投携手路透推出创业投资数据库 2008-01-25
· 中国企业信息数据库“秦”在京发布 2007-08-29
· 浙江建“行贿数据库”遏制医药购销商业贿赂 2007-07-16
· 我国首个寻亲基因数据库目前诞生 200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