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小涨比肉价大涨更令人忧虑
    2008-05-20    作者:白明    来源:证券时报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5%。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7.9%(猪肉价格上涨68.3%),而粮食价格上涨7.4%。相对来说,由于肉价属于大涨,肉价对CPI的涨幅“贡献”巨大;而粮价则属于小涨,粮价对CPI的涨幅“贡献”要略为小一些。然而,就国计民生之大局而言,对肉价的大幅度上涨固然要充分关注,而粮价则更加重要,切不可因为粮价涨幅相对小一些而掉以轻心。
  与肉价不同的是,相对于8.5%的CPI,粮食价格上涨7.4%或多或少能够暂时拖一下CPI的上涨节奏。从去年到现在,肉价上涨已经让许许多多城乡居民感到压力,特别是一些低收入的群体更是苦不堪言。可是,如果粮价一旦失控,影响会远远大于肉价。且不说与肉价47.9%的涨幅看齐,即使粮价上涨幅度仅仅达到肉价的一半,老百姓都会受不了。
  首先,现阶段,中国大多数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过是温饱无忧,吃饱没问题,而吃好却不容易。显然,粮食消费的弹性要小于肉价。对低收入群体来说,肉价涨了,咬咬牙,流流口水,大不了不吃,而对高收入者来说,肉价涨了,想吃也还能吃得起,再说许多高收入者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营养过剩带来的高血脂等富贵病。可是,粮食却不可一日不吃。粮价一旦大幅度上涨,老百姓还是要吃,特别是对低收入的老百姓来说,由于不排除“马铃薯悖论”显灵,有可能吃的更多,老百姓的福利损失也会更加大一些。
  其次,由于投机、垄断以及发展生物能源等问题,近年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涨,泰国含碎率为10%的大米一年前也不过是每吨380美元,而现在要每吨920美元,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价格这些日子也不断创出新高。现在,全世界的粮食都紧张,据说,粮食短缺有可能会影响33个国家的政局稳定。所幸的是,中国已经连续4年实现粮食丰收,风景这边独好。可是,居安也要思危。在粮食贸易上,中国不可能长期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国际市场的价格信号必然会传导至中国,否则,就不免会扭曲国内的价格体系,加大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隐患。况且,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开放,国外粮价“借道”资本流动环节来向中国传导也未尝就做不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4月份粮价只上涨7.4%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制度与政策“勒缰绳”的结果,并不说明粮价没有充足的上涨动力。
  其三,从产业链条角度来看,肉类在产业链条上处于相对末端的位置,屠宰出的肉大部分被人民直接食用,用于加工罐头等肉制品的比例并不是很大。随着肉价大幅度上涨,居民受到的影响基本上也就是在菜市场和超市的肉类柜台上可以看到。可是,粮食在产业链条上处于相对的位置要比肉类靠前一些。除了口粮,大约一半的粮食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化工、酿酒等环节。粮价一旦大幅度上涨,影响面积肯定要大于肉价上涨。届时,粮价至少不会像肉价一样,在构成CPI的各类商品中鹤立鸡群,肯定会带动许多商品价格的上涨,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不难看出,尽管国内粮价暂时未对CPI上涨带来大的“贡献”,但对粮价的忧虑却要强于对肉价的忧虑。由此,我切切实实体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话的分量之重了。
  相关稿件
· 物价飞涨美国迎来“拮据母亲节” 2008-05-19
· 地震:物价通胀 2008-05-16
· 吴敬琏:目前最不能做的是管制物价 2008-05-16
· 绵阳物价局查处两起抗震救灾期间哄抬价格行为 2008-05-15
· 地震不会“震”高长期物价 加息预期趋弱 200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