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能否成又一个民主决策范本
    2008-01-24        来源:新京报
  针对市民强烈关注的沪杭磁悬浮上海机场联络线项目,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在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相关部门正在对关于线路调整方案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梳理,并将请专家进一步论证,“研究、分析、论证的结果,在适当的时候还会进一步听取公众的意见。”
  这是继部分市民集体提出对此事的异议后,上海市政府部门积极的回应之一。之前,有关方面已经开设居民意见采纳点,将有关单位的联系电话、邮箱贴往相关小区,并在网上开设专门邮箱,政府官员也走进街道与居民对话。民意表达的通道一点点被打通,无疑有利于事态朝良性方向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厦门PX事件颇引人注目,事件最终以市政府转变态度、积极吸纳民意而画上句号,成为政府尊重科学、尊重民主的标志性事件。那么,上海磁悬浮事件,能否吸取厦门市的经验,成为又一个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标本?
  从报道来看,争议中的沪杭磁悬浮上海支线,以连接上海两个机场为目的,全长31.8公里,穿过浦东、徐汇、闵行等中心城区,沿线数十个小区,涉及居民160万。这个人口数量相当庞大。香港曾发生过为了保护一棵大树,不惜多耗资上千万港元的事情,涉及160万人的健康和利益的事情,更需要我们慎之又慎。
  据了解,通车5年的磁悬浮示范线沿线,防护间距50米以上,但沿线居民的身体、睡眠、家用电器等都受到磁浮影响,而沪杭磁悬浮上海支线,防护间距最近的不过30米,与德国实验标准的两侧安全距离300-500米更是相差甚远。在全世界范围内,磁悬浮技术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德国磁悬浮列车实验段从1984年开始投入运行,但迄今为止,德国在将其投入商业运行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难下决定。在此背景下,上海的磁悬浮工程,也应该本着宁可“过度保护市民,也不能仓促动工”的原则,坚持科学决策,不能让百万计的市民可能为新技术所伤害,这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相容。
  磁悬浮要建的理由到底在哪里,有关部门要充分论证、解释清楚。诚如有市民问的:是否包含将亏损累累的老磁悬浮激活并减亏的用意?其次,世博会之后,磁悬浮又如何运行,票价如何界定,若继续亏损,每年需要投入多大的财政补贴?此外,如果磁悬浮一定要建,面对沿线应声而落的房价,政府将制定怎样的补偿措施?这些问题,只有让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充分参与进来,坚持民主决策,才有可能把事情办得最好。
  现在,上海市民意见表达的通道被逐步打通,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听取公众的意见”,目前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方案。是像厦门一样实现公众参与并且公开报道,最终由民意决定,还是其他?对于事关广大百姓直接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正视和直面,回避和拖延,既非真诚的态度,也非有效的办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