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延长劳动合同期限的启示
    2008-01-11    湖北 张剑虹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日本大企业将以中国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契机,相继将原来1到3年的劳动合同期限延长至3到5年。报道称,从松下电气和本田汽车公司的在华人事制度来看,企业将推行“成果主义”制度,即重视对员工的劳动态度、工作表现和个人能力进行评价,并将其反映在工资分配上。(1月3日《北京商报》)。

  看了这条新闻,叫人心生感慨。《劳动合同法》将于今年1月1日实施的消息传开后,一些国内企业千方百计规避其影响,想方设法劝说职工买断工龄,绞尽脑汁缩短用工合同,寻找各种借口裁减员工。但是与此相对照的是,日本一些大企业却在中国推行以长期雇用为前提的人才战略。
  常言道,下棋看五步。毛泽东也说过:“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是教人看人、看事不要拘泥于一时、一事、一物,而要站得高,看得远。要有战略眼光,要善于从长计议。但是,我们的许多企业和企业家却缺乏这种战略眼光,仍然囿于小农的思维方式,无论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都是那么小家子气。在这次新的《劳动合同法》于1月1日实施之际,部分企业把他们的狭窄胸怀、鼠目寸光表现得淋漓尽致。用新人换旧人、不再续约、故意辞退等形式,甩掉在自己企业里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还有的企业重新注册了新名称,让企业员工重新签约。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减轻自己一时的负担,逃避本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从短期看,这些企业可能会得意于一时,得利于一事。但从长远看,绝对是得不偿失。因为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人。办企业更是如此,没有人气,企业不可能兴旺,没有人才,企业不可能发展。近两年,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也频闹用工荒,让一些企业停工,让一些企业家头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的企业缺乏宽阔的胸襟,不是把工人当财富,而是把工人当短工,利用自己资本的强势地位,不平等地对待工人。有的十多年不涨工资;有的工伤不愿给予医治;有的是一有机会就甩人。工人们也就无论如何与企业亲近不起来,上班不出力,发现问题不出声,一有机会就跳槽。最后,受损失的还是企业自己。
  所以,真正有世界眼光、有战略目光的企业都把员工当亲人,都把人才当宝贝。像日本一些大企业一样,是想尽办法让员工有稳定感,有安全感,有归属感,在文化上认同企业,在心理上亲近企业,在行为上热爱企业,心甘情愿地与企业共命运、同兴衰。企业也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底气,有了兴旺发达的保证。
  实际上,并非日本的企业家天生就善良,也非日本的资本天然有道德感,只不过是他们的眼光超前一些。这条新闻中说“由于日本新出生人口趋于下降,预计到2030年底之前,日本的劳动人口将减少1000万人以上。在日本国内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日本企业已将中国作为支撑企业今后继续增长的人才供应源,不仅开办工厂会需要大量的中国工人,今后不可避免地也将需要大量研究开发和经营管理人才。”其实,中国的发展也将面临劳动力减少的困境。去年5月,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认为,我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这个转变的拐点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可能是在2009年,这个转变会带来城乡劳动者工资的上涨。(《京华时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企业仍然用老眼光看问题,用老办法处理问题,依仗资本的强势地位,规避《劳动合同法》的影响,逃避社会责任,则不仅于法不容,也于企业不利。所以,那些想方设法劝说职工买断工龄,绞尽脑汁缩短用工合同,寻找各种借口裁减员工的企业,不妨学习、借鉴一下日本一些大企业的人才战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