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不涨价”不悖市场原理
    2007-03-06    作者:东江    来源:广州日报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吴敬琏先生,在政协小组讨论中对春运不涨价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春运不涨价是价格的扭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理。价格扭曲的结果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让农民工连夜排队买不到票,黄牛党横行,批条子厉害,使得我们希望得到好处的人没得到好处。
  吴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学者,他的发言希望民工能得到切实好处,体现出他一贯敢言的风格和关注民生的特点,可贵可敬。然而,“吾爱吾师,更爱真理”,我觉得他质疑春运不涨价的理由很难成立,本着先生一贯倡导的学术争鸣的精神,特对其观点提出浅陋之见。
  作为经济学家,吴先生首先是从经济学原理出发,作出自己的判断。应当说,在竞争充分的市场和产业中,价格是调节需求的有效手段,降价能刺激需求,相反,提价也能抑制需求。但吴先生在运用这个原理时,可能忽视了铁路运输并非竞争充分的市场,至少也是具有浓厚垄断色彩的一个行业,价格机制的作用,肯定与竞争性行业有所不同。与此相关,它所提供的产品,不是典型意义的私人产品,至少也是准公共产品。这一点恐怕谁也不能否认。过去常说“人民铁路为人民”,在除去计划经济痕迹之后,这一句话应当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产品属性。从它的投资来源看,姓“公”的特质更是显而易见。由于前提不同,理论分析结果自然不同。既然铁路产品有公益性的一面,在春运特殊时段,更应发挥公共产品的公益作用,运用价格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农民工的利益。
  即使从纯粹经济学角度分析,也难以得出春运涨价的结论。众所周知,以前春运铁路交通涨价,“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是搬出经济学原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通过涨价减少需求,分流旅客,削峰填谷。实施多年的结果如何呢?依然是需求炽热,依然是一票难求,黄牛党依然猖獗。旅客回家开支大了,却享受不到涨价带来的便利。而这种现象,其实经济学原理早已揭示过:需求有不同类型,有的需求弹性很大,有的需求弹性很小甚至没有,需求弹性大的对价格机制反应灵敏,小的则不灵敏,甚至失灵。春运交通的需求,恰恰属于需求弹性很小、甚至没有弹性的需求。到了春节,该回家的还是回家,而且归心似箭,再高的票价挡也挡不住。今年之所以春运不涨价,正是总结往年经验教训后作出的决策,应当说,这样的决策既是惠民之举,也与经济学和市场原理相符不悖。
  票难买是事实,但根子不在不涨价,而在运力不足。铁路客运能力不足,至今依然是交通一大瓶颈。我国以只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承载了占世界铁路约25%的运输量,平时运能已十分吃紧,到了春运就更是可想而知了。打击黄牛党,每年都是常说常新的话题,但应更多地讨论实名制之类的新招,不宜简单退回到涨价老路上。
  至于说春运给民工发春运补贴,我觉得似乎更难以操作,还不如不涨价实在可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