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限价令”为何难执行?
    2008-04-09    本报记者:杨玉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以来,肥料价格持续上涨,国家出台的“限价令”并未在实际中得到落实。记者日前采访安徽部分化肥企业时了解到,个别化肥产品的实际交易价格远超过限价,一些企业甚至弄虚作假,生产和销售养分不足的化肥给农民。不少化肥企业和业内专家认为,在目前化肥原料价格大涨的情况下,单纯对下游产品限价不切实际,还需完善限制原料出口,给予企业必要的煤、电、运优惠,以及增加农民直补等措施。

上有“限价”下有“对策”

  记者从安徽省物价部门了解到,根据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化肥价格监管通知,目前安徽省对尿素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省内生产的尿素与国家管理的大型企业生产的尿素执行同一价格,出厂中准价为每吨1500元,可上浮幅度15%,即每吨出厂价不得高于1725元。同时,对省内生产的磷酸二铵、磷酸一铵和复合肥,确因成本上升需要提价的,由生产企业按规定向企业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调价备案。同时对上述品种的批发和零售价格实行进销差率和批零差率控制。
  然而,对于这一“限价令”,化肥企业和经销商却普遍反映在实际中不可能执行。
  地处皖北的涡阳县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销售复混肥和各种农作物专用肥为主要产品的化肥企业,年产复合肥约30万吨。企业区域经理孙伟告诉记者,尿素是该企业生产复合肥的主要原料之一,但是他们最近购得的尿素价格却远高于国家规定的限价。“我们前两天才进的货,外地尿素为2200多元/吨,本地尿素也在1940元/吨。”据他介绍,不仅是尿素突破了限价,钾肥的价格也扶摇直上,最近每吨又将上调200元。
  此外,价格监管中的调价备案和进销、批零差率目前也难以落实。凤阳县金星化肥有限公司经理孙家林告诉记者,由于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今年该公司生产的复合肥价格也不断调高,含氮量40%的复合肥出厂价比去年涨了60%到70%。虽然企业因成本增加不断提价,但他们并没有向价格部门备案,价格部门也没有要求。
  化肥企业和经销商表示,由于去年底以来复合肥的原料尿素、磷、钾价格一路上升,最高的钾肥价格差不多翻了一番,成本上升自然要涨价,“现在是原料涨多少,产品出厂价就跟着涨多少,否则企业无法生存下去。”而对于国家的“限价令”,企业则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孙伟透露,为了逃避限价,有的企业采取直接和中间商交易,不开发票;或者做假账,尿素实际是高价出厂,但发票却按国家规定的限价开,以此逃避检查。

限价之下“正规企业干不过造假企业”

  采访中,化肥企业还普遍反映,在目前原料价格高涨的情况下,一些小企业利用国家的限价政策,生产含量不足的肥料,在市场上以相对低价出售给农民,扰乱行业秩序,损害农民利益。
  凤阳县金星化肥有限公司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复合肥生产专业化工民营企业,建厂已经十多年了,在皖东北一带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企业的品牌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滚滚利润,相反效益还不如小企业。“现在的化肥行业是正规企业干不过造假企业,”孙家林抱怨道,“正规的大中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要加强品牌、信用度建设,不能造假;而小肥厂,十几二十多万的投资,打一枪换个地方,往往为了节约成本生产含量不足的肥料,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含量,每吨产品就可节约60元成本。这导致正规厂家的肥料卖不出,而短斤少两的劣质化肥大行其道。”
  据了解,由于复合肥生产的行业门槛很低,有时一个搅拌机甚至两把铁锹就可以生产,而且小企业往往生产出来就拉出去卖掉,没什么库存,检查很难发现。
  企业反映,由于“原材料价格过高,买不起,风险大”。很多企业限产或停产,形成“大企业靠政府支持,中型企业靠贷款支持,而小企业靠造假支持”的局面。如果限价政策持续下去,大中型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最终会走向萎缩,而小企业却在市场夹缝中大赚一笔,造成行业的畸形发展。

宏观调控不能“一限了之”

  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秘书长王文富认为,此次肥料价格上涨,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生产成本持续增长。化肥主要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燃料,目前这些原料价格均不同程度地上涨,导致国内化肥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二是运力紧张且运输成本上升,受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影响,铁路公路的运力紧张,成本上升。三是国际市场化肥价格高位运行,使进口化肥涨幅增大。尤其是磷酸二铵,受美国关停全球最大的500万吨磷酸二铵生产基地影响,国际磷酸二铵需求增加,供不应求。
  王文富表示,面对上述客观原因,单纯地对肥料生产实行“限价”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从长远看,还应完善相关调控手段,否则就会打压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化肥业界人士建议,今后国家调控应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在限价同时,给予企业必要的电、煤、运优惠。去年以来,安徽省曾对化肥企业给予一定的用电补贴和免收过路过桥费等优惠措施,但这些政策到去年下半年就改变了。化肥企业希望今后国家能够将这些优惠政策长期化、制度化,这将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二是控制部分原料的出口。据了解,此次肥料涨价中磷肥和钾肥上涨幅度最大,这主要与我国磷、钾资源贫乏、依赖进口有关。一些化肥行业人士建议,今后应加大对磷、钾资源的出口限制,特别是磷资源,虽然国家出台的最新关税政策对部分含磷复合肥开征35%的出口税,但现在出口势头依然不减,因此必须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加以控制,保证国内供应。
  三是加大对农民的综合直补,缓解农民因成本上涨造成的压力。
  四是加大对农民科学施肥的宣传和指导,引导农民逐步改变粗放型施肥的习惯,切实提高化肥利用率。在购买化肥的同时,多使用农家肥、有机肥,降低种粮成本。
  此外,一些化肥企业还建议国家对化肥生产的上游原料如磷、钾等实行一定的价格限制,他们认为目前这些原料的上涨仅是国际市场价格走高,而国内的生产成本并未增加,一味地涨价并不合理。

  相关稿件
· 限价令限得住企业限不住市场有何用 2008-04-03
· 化肥限价:政策杠杆在市场博弈中力不从心 2008-03-26
· 化肥限价政策在市场博弈中失效 2008-03-26
· 化肥限价:政策杠杆在市场博弈中力不从心 2008-03-26
· 韩国:限价减税等一揽子措施缓解民生压力 2008-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