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统计显示一月份信贷出现反弹
突发雪灾和美次级债或将影响我货币政策走向
    2008-02-15    记者:刘振冬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 央行日前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去年底收紧的银根在年初又出现了反弹。央行一月份金融运行报告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4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4%,增幅比上年末高2.20个百分点;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9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4%,增幅比上年末高0.64个百分点。有专家认为,信贷反弹说明央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目前还不宜放松。但不同观点认为,因为雪灾冲击和外部经济的放缓,从紧的货币政策需要重估。
  央行报告显示,1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8.67万亿元,同比增长17.53%。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6.9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4%,增幅比上年末高0.64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036亿元,同比多增2373亿元。此前,市场普遍认为,中国今年全年的信贷规模可能要控制在3.5万亿元,折合增长率约为13.5%的水平,相比去年大约有4个百分点的下降。并且,受去年信贷控制不利的影响,2008年信贷控制可能会采取逐行逐季控制的模式。
  但是,近期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再度爆发,使得国内响起放松银根的呼吁。瑞士银行14日公布,受高达137亿美元的次贷相关损失计提拖累,该行去年第四季度出现125亿瑞郎(113亿美元)净亏损,这也创下了银行业单季亏损的新纪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给西方大型金融机构带来了至少1450亿美元的资产冲减,而本月初在日本开会的七国集团财长们更预计,这一数据最终可能高达4000亿美元。市场普遍担忧,次级债将拖累美国和全球经济放缓甚至带来衰退,从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同时,目前突发的雪灾,再次加重了放松紧缩政策力度的呼声。
  “在12月份经济指标都出现小幅下滑的背景下,雪灾的冲击会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速。同时,外部经济的下滑高于预期,估计我国未来出口仍将下滑。”宝盈基金宏观研究员盛军锋认为,在上述国内经济趋于放缓、外部经济影响仍未充分体现的情况下,信贷政策适当松动的可能性加大。在关注通胀的同时,保证经济“软着陆”,也是2008年的重要政策目标。
  广发证券分析师何秀红认为,近期,宏观经济出现较大的变化,首先是次贷危机影响扩散,世界经济放缓担忧上升;其次是南方雪灾。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外需下降以及人民币升值对于出口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南方雪灾则造成运输、电力供应困难,对生产和投资等都有较大影响。因此,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增大,但是通胀压力也在增大。在经济存在放缓趋势时,从紧的货币政策或者需要重新布局。如果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央行对于收紧信贷以及加息的态度或者会有所松动。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分析认为,信贷反弹说明央行政策目前还不宜放松。信贷大量投放一方面是出于早放贷早收益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因为去年11月份开始的信贷紧缩积累了大量的贷款申请,相当一部分转移到了今年。信贷的反弹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家对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减速的担心,但是由于天气的原因,前两个月甚至一季度的投资增速都会比较低,包括灾后重建在内的投资的真正恢复主要表现在二季度。
  摩根士丹利日前发布的报告也表示,意识到外需存在较大下降风险和严重雪灾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管理层放宽对宏观经济的控制。政策转变可能会由今年第二季放宽对银行借贷和投资的行政控制开始。报告还重申其认为中国央行今年不会加息。
  相关稿件
· 达沃斯:信贷危机蔓延至贷款业务 2008-01-28
· 地产信贷从紧进一步加强我国楼市调控力度 2008-01-28
· 谨防信贷控制导致旧体制复归 2008-01-25
· 海南民盟省委:促建农村小额信贷担保机制 2008-01-25
· 谨慎使用信贷从紧管控政策 200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