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构筑蓝领成才快车道
    2007-11-02    本报记者:修国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随着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港口、海洋和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建设电子家电、石油化工、汽车机车集装箱造船和新材料四大产业基地,作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的新蓝图,青岛人力资源市场对技工、高级技工,特别是青年技工和青年高级技工的需求不断增加,技工短缺问题突出地显露出来。为此,青岛市采取积极措施,为蓝领成才构筑起一条快车道。

对技工需求日趋强劲

  青岛作为山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龙头城市,制造业发展迅猛。截至2006年底,跨国公司500强已有77家落户青岛。根据《青岛市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市制造业将完成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以上。
  先进制造业项目的实施、经济指标的实现必然需要一支高素质、复合型、高技能的技工队伍来支撑。无论从经济的快速增长还是制造业的空前发展的角度讲,青岛市对技能劳动者和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将大大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在今年5月举办的青岛市民营企业招聘周期间,提供岗位4.9万个,招聘人员4.3万人,其中技术工种类岗位需求占第一位,占全部招聘总数的70%。青岛对技工需求的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技工短缺影响匪浅

  目前,青岛市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队伍中所占的比例,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且也不适应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根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统计数字,目前,青岛拥有技术工人49.1万人,仅占城镇企业100.7万职工的48.8%,其中高级以上的技术人才只有6.2万,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2.6%。根据抽样调查,“十一五”期末,本市的企业技术工人需求总数将达到60万人,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应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0%以上。也就是说,青岛除了技术工人总量不足外,还大大缺少高技能人才。
  据了解,青岛市目前职工队伍中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初级技工多,中高级技工少;传统技工多,现代技工少;单一技能的多,复合技能的少。因此,无论是青岛用工企业技工短缺的现实状况,还是青岛劳动力市场上技工的供求状况,都不容乐观。如不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可能会出现“青岛制造谁来造”的局面。

全方位驱动技能培训

  青岛市审时度势,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使劳动者技能素质得到迅速提升。据统计,2002年以来,青岛市新增加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4.8万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总数的比重由2001年的3.1%提高到目前的12.6%。在短短几年时间,青岛的职业技能年培训能力由13万人迅速提高到22万人,而且紧扣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需要。
  青岛职业培训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来定位:在培训基地建设上,围绕制造业发展建立了机电、焊接、汽车技术实训基地,新增培训能力两万人;针对现代服务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创意为主要领域规划建立实训基地。目前,已启用了会展实训基地,新增培训能力2000人。围绕青岛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提高岗位转换能力,减少在岗职工的失业风险,组织开展了“金蓝领”培训和紧缺工种提高层次培训,年培训在职职工三万人。同时,青岛市着眼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充分发挥技工教育的优势,加强技能人才储备,政府投资一亿元对技工学校进行改造、扩建和升级,筹建了第一所技师学院,全市技工学校在校生从2001年的1.2万人提高到目前的4.5万人,比2001年增长了375%。

政府五年投入近三亿元

  青岛市市长夏耕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必须强化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大资金投入。”青岛市积极适应技能培训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近年来,青岛市财政累计支付培训费补贴1.4亿元,对城乡劳动者参加培训给予补贴。为鼓励城镇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对参加政府组织培训的失业人员,根据培训鉴定结果和促进就业的效果补贴培训费用,促进了培训与就业的结合。对城乡新成长劳动力,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培训制度,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学员,每学年可享受1000元左右的学费补助,其中对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学生,实行全额补助。目前,每年培训城乡劳动预备制学生7000多人,其中98%的学生毕业后实现了稳定就业。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青岛市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就业提升计划,在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根据就业需求建立了专项技能证书制度,对本地农村劳动力和外地进城务工人员参加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经鉴定合格的,给予200元至500元的政府补贴,这一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的转移就业能力。2004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6万人,培训农民工5.3万人。
  为构建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政府投资一亿多元,支持市高级技工学校扩建改造,使年培训高级工的能力由3000人提高到6000人,提高了办学规模和层次,使高级技工学校成为全市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同时,青岛市财政每年还拿出300万元,对社会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开设高新技术和市场紧缺专业,通过政府投入设施设备的方式进行扶持,提高培训层次,扩大培训规模。
  据统计,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2002年以来,青岛市累计投入2.9亿元。

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的重学历轻技能、不愿意当“蓝领”的观念根深蒂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技能人才规模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为此,青岛市从转变观念入手,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
  自1990年起,青岛市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市性技术工人技能大赛,至今已组织实施了九届,有近10万人参加了不同专业和不同等级的技能比武,有2000多人被授予大赛状元和技术能手称号;每年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有1000多人获得省、市技术能手称号;建立了具有青岛特色的首席技师制度,对突出贡献技师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每人每月给予200元至1000元的政府津贴;在收入分配上向高技能人才倾斜,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股权和期权激励;建立了技能与技术职称相对应的使用制度,对获得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企业职工,可享受相应的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关待遇。这些举措,激发了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营造了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

筑就多元化培训体系

  青岛市在各类培训机构中认定了22所促进就业基地、20所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22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18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分别承担政府组织的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在这些基地中,既有政府举办和管理的培训机构,也有企业培训中心和社会力量办学单位;既有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劳动就业训练中心,也有教育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成教中心等。这些培训机构享有同等的职业培训政策,从不同方面参与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动了青岛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
  青岛大规模、多层次的技能培训,增大和拓展了城市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的制造产业中心奠定了基础。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