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CPI涨幅:5.6%!
创10年新高 货币收缩压力增强
    2007-08-14    本报记者:刘振冬 方烨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高达5.6%,创下了自1997年2月以来的新高。
  此前,央行于上周五公布了7月份金融月度报告,亦显示货币供应和银行信贷同时出现反弹。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将进一步加大货币收缩力度,包括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发行特别国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息。

7月CPI涨幅5.6%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6%,其中城市价格上涨5.3%,农村价格上涨6.3%;食品价格上涨15.4%,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6.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9%。
  虽然主流的看法认为,此次CPI的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的高企,不会传导致至工业产品,不会带动物价的全面上涨,也不会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也有不少专家担心此次CPI上涨将持续较长时间。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表示,CPI涨幅从6月份的4.4%一下子跳到5.6%,显示出了较猛的增长势头。尤其是环比增长了0.9%。在正常年份,7月份受季节因素的影响,瓜果蔬菜价格都下降,环比一般为负。今年的情况说明短期上涨因素已经超过了季节因素。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也认为,从物价走势看,此次受粮价带动的物价上升势头短期恐难抑制,毕竟有许多商品的价格是市场主导的,政府可调控的空间有限,估计8至9月CPI的涨幅仍会保持上涨态势,料会在4%以上。但随着9至10月粮食的丰收,由粮价上涨引发的物价涨势应该会有所回落。

走向通胀的三岔口?

  对于此次粮食价格的上涨带动的CPI上涨,是否将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认为,不可以单一套用西方国家的通胀概念来评断中国的情况,中国正在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粮食价格的上涨只能说是恢复性的上涨,是市场对农业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的认可。
  张永军表示,从结构上看,除了食品价格加速上涨以外,CPI体系中其它七个大项价格的变化与前几个月差别不大,衣着类价格仍呈下降态势。再加上日前公布的PPI也仍在下降过程中,说明在目前价格上涨仍只局限在食品方面,还没有传递到其它产品,涨价仍然是结构性的。目前出现全面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建银投资证券宏观分析师李志坤分析认为,7月份CPI创下10年来新高,一方面缘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需求拉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粮食、土地、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推动,由于食品价格在CPI中的权重占到33%,因此主要是食品价格的上涨推动了CPI的走高。不过,由于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食品价格上涨。未来几个月,随着供应的增加,食品价格上涨会逐渐回落,通膨压力在未来数月也应有所趋弱。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目前通胀压力较大。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物价的上涨苗头由点及面蔓延,从偶然因素导致的个别食品价格发展到全部食品,进而扩张到整体的商品价格。这一轮的物价上涨势头可能超过2004年的那一轮。

紧缩预期愈演愈浓

  虽然,对于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专家们的观点还不一致。但大部分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收缩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
  李慧勇预计,未来四个月CPI将持续走高,增幅有可能突破6%。对此,一方面需要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同时也应该继续加息,最快将在9月份。另外,政府也可以直接在一些商品的定价上加以控制。
  央行在此前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也表示,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下半年将坚持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以控制通胀预期和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祁京梅也认为,7月CPI的涨幅相当高,这意味着实际负利率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央行继续加息的可能性较大,政府还可能出台进一步严控物价的举措。
  张永军也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如果国家调控到位,能恢复到温和物价上涨的局面;如果调控不到位,通货膨胀的态势将进一步强化。所以,目前应当加大调控政策的力度。在货币政策方面,7月份M2出现反弹应引起注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应该加大,也可以适当提高利率。在财政政策方面也应当适当紧缩,财政支出可以适当放缓,争取消灭财政赤字。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