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完全符合调控预期
全球经济复苏基础还相当脆弱 下半年政策基调不应大幅转向
    2010-08-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欧盟27国经济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3个月下滑,6月美国非能源就业人数出现今年以来首次减少,希腊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可能向欧元区高负债国家蔓延,种种迹象都传达出这样一个信号:世界经济复苏出现放缓趋势。这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国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近日举办的第13期“经济每月谈”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理事长王春正、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研究员王军和张永军等就这些问题接受了本报采访。

  全球经济复苏放缓

  问: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情况如何?对我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春正:最新的各项指标表明,美国经济在经历复苏初期的快速扩张以后,目前复苏力度已经大为降低。6月份,美国非农业就业人数已经出现了今年以来首次减少,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大幅度降低。制造业采购指数下滑,新增订单增长也在减速。欧洲经济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2%,同比增长0.6%,欧盟27国经济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都出现连续3个月下滑。当前日本经济复苏势头相对比较稳定,但日本在短期内还难以让人乐观,4月和5月日本出口就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这对于日本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复苏的影响也不可小觑。这些都表明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还相当脆弱。
  王军: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将对我国外贸产生影响,从我们编制的中国经济景气指数来看,上半年出口先行指数仍处于显著上升通道中,预示着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出口仍可能继续保持较强的回升势头。但随着汇率变动、结构调整和出口退税影响的扩大、欧债危机影响逐步显现,下半年出口增速将显著放缓。同时,由于基数效应影响,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出口增幅将会明显回落,年底可能回落到个位数。
  张永军: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将对中国价格走势产生影响,无论是中国的CPI(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还是统计局公布的生产资料固定价格指数,都和国际关联度比较高,因此,受国际因素影响,我们下半年的价格上涨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

  宏观调控面临诸多“两难”

  问: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难点有哪些?
  郑新立: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由回升向好向平稳较快增长的转变,经济运行完全符合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说明年初确定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按照上半年发展趋势,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将会保持在10%左右,出现一个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良好态势。
  王军:今年的经济面临着诸多“两难”。我们总结了五个方面的“两难”:一、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之间的“两难”。二、政府投资和重化工业主导的经济恢复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之间存在着“两难”。三、房地产调控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两难”。四、经济刺激政策退出与避免经济复苏夭折之间的“两难”。五、汇率政策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间的“两难”。
  问:下半年宏观调控应坚持何种原则?
  王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总基调是:取向不变,动态优化,灵活调整,防止叠加。所谓“取向不变”,是指在当前宏观调控“两难”问题主要转向防范经济超预期下行的情况下,下半年政策基调不应大幅转向,应继续坚持“适度宽松”,确保实现全年财政收支目标和货币信贷投放目标。
  所谓“动态优化”,是指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为预防经济超预期过快下滑,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做出局部性的适度松动,而松动的力度和时点则需要根据经济形势而定。
  所谓“灵活调整”,是指根据经济增速回调状况和通胀压力,宏观调控需把握分寸,有保有压,适时调整政策力度,增强灵活性。
  所谓“防止叠加”,是指针对各种已出台政策,应该充分考虑其相互交叉的影响,防止负面作用扩大化,下半年应审慎出台调控政策,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

  采取措施扩大消费

  问:你们对下半年的政策重点有哪些建议?
  郑新立:我建议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在收入分配政策上:一是协调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有一个中期计划,分年度逐步到位,给企业消化工资上涨压力以适当的时间,避免工资上涨幅度过急过高,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二是适当提高农产品收购保护价,以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小麦收购出现国有粮库与民营粮食企业抬价抢购现象,与其这样,不如适当提高国家最低收购价格,使粮农普遍得到好处。三是鼓励上市国有企业对投资者分红,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强股民对股市的信心。
  去年以来我们对家电下乡给予财政补贴,对扩大农村的消费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建议下半年我们把电动自行车也列入机电产品下乡的补贴范围。
  在投资政策上,要重点增加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投资。要增加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供给,增加保障性住房新开工面积,确保各年已开工的保障性住房按时竣工,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抑制普通商品住宅价格过快上涨。通过住房建设结构的调整,逐步实现“住有其居”的目标,同时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对整个经济持久不衰的拉动力量。
  王军: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未来宏观调控的核心。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要把扩大居民消费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致力于结构调整的自主创新;把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和突破口。

     嘉宾:王春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理事长)

     郑新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王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张永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相关稿件
· 房地产调控下半场必须“精准” 2010-08-06
· 缓解通胀压力农产品市场调控打出"组合拳" 2010-08-05
· 经济增速虽放缓房地产调控松不得 2010-08-05
· 宏观经济调控 如何影响股市 2010-08-03
· 楼市调控政策为何总要“重申” 201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