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引领全球胶市
    2010-02-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0年1月1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主力合约1005的价格一度上探至26170元/吨,创2008年12月上旬上涨以来的新高,同期上海和东京的橡胶期货价格累计分别上涨近120%和106%,可以说天然橡胶是去年国内除铜以外最为强势的大宗商品。
  缔造天然橡胶优异表现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不是发达国家而是新兴市场国家。虽然美国经济复苏好于预期,但是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和商品需求的引擎,显然已经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亚洲新兴市场。对于天然橡胶来说,中国和印度两大新兴经济体汽车销量的增长给橡胶价格构成了极大的拉动。中国2009年出台的旧车换现金计划和购车税收优惠政策,促成中国汽车销售量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全年销量同比增长46%至1360万辆。同时亚洲另一新兴经济体--印度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型车消费国。据估计,印度小型车销量将达89.2万辆,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型车消费国。两个首次超越,造就了天然橡胶的强势。
  橡胶价格上涨还与东南亚主要产胶国的限产保价政策,以及极端天气状况相关。橡胶的主产区在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的橡胶产量约占全球橡胶产量的70%。尽管东南亚天然橡胶产量在近几年持续增长,但随着金融危机带来商品价格的暴跌,泰国和印尼等主产国已经采取了砍伐旧胶树并进行重植的行动,对橡胶的短期供应构成压力。同时三大产胶国在2008年11月宣布减产21万吨,之后再次达成协议在2009年降低橡胶出口1/6,约为91.5万吨。这些都给橡胶的供应面带来负面影响。加上全球极端天气带来的降雨和降雪,导致泰国南部橡胶主产区割胶缓慢和产量下降。
  另外橡胶走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从过去近18年的价格历史数据来看,12月、1月和5月通常是橡胶表现较好的月份,部分原因在于春节前的一个月是中国传统上的汽车销售高峰,1月底2月初越南、泰国北部进入停割期,2月中旬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一带进入停割期,停割导致的供应减少加上需求的增长往往会创造一个局部高点,而在2、3、4月橡胶表现相对平淡。
  总之,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对橡胶的需求还会持续,并将继续成为全球天然橡胶价格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从今年看,由于去年中国汽车销量的激增,在某种程度上把未来的消费提前,今年国内的汽车需求可能面临考验,同时去年的财政刺激政策将在今年逐渐到期,并且中国央行在年初也体现出回收流动性的意愿。因此今年商品投资环境可能将比去年更加复杂。

  相关稿件
· 年内天然橡胶市场难有起色 2008-12-02
· 进口违约击断供应链 胶市跌势未尽 2008-10-17
· 蜂胶市场量大价低 新“国标”打破“瓶颈” 2007-09-17
· 农业部发布:2006年11月份天然橡胶市场动态 200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