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外贸出口元月“转正”
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2009-12-31    作者:张颖    来源:国际金融报

    “上海外贸出口数据什么时候能转好?会影响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进程吗?对产业结构调整是否有影响?”12月30日,记者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上海外经贸发展新闻通气会上遇到了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委主任沙海林。
  通气会结束后,记者一路小跑,从会议厅到酒店大堂不足100米的距离,追着向沙海林提问。沙海林的心情显然不错,对于记者的贴身追问表现得十分配合,甚至是有问必答。他说:“上海外贸出口降幅已经收紧,预计明年1月有望‘转正’。”

  外贸降幅已经收紧

  “上海外贸进出口降幅已经收紧,这个月部分数据已经‘转正’,预计2010年1月出口会呈现正增长,至于彻底恢复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沙海林对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上海外经贸发展充满信心。
  数据显示,受危机影响,上海关区外贸进出口在历经12个月持续下降后,11月终于迎来增长的一线曙光。截至11月,上海关区外贸进出口473.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出现自去年11月以来的首次同比增长。
  沙海林坦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外贸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上海也不例外。“不过,危机不会影响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进程。相反,危机给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中央和上海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了稳定外需,国务院于今年5月专门制定了6项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根据这项政策,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对840亿美元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进行了分解,安排给上海市的承保规模是57亿美元。
  “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在上海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为上海外经贸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沙海林告诉记者,全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已达到59亿美元,完成国家安排规模的103%。其中,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承保规模达到11.2亿美元,占全国的17%。

  逆转“有单不敢接”

  上海宜华实业有限公司是金山区的纺织品出口重点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欧洲、日本等10多个国家,年产量达800多万件。2009年,公司发展经历了最艰难的一年:订单减少和价格竞争加剧使公司发展压力重重,收汇风险增加又影响了业务部门承接订单的信心。
  “有单不敢接,是大部分出口企业在危机中的真实感受。”上海宜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陆金光告诉记者,尤其是今年6-7月间发生的海外应收账款风险,让宜华惊出了一身冷汗。当时,一家合作10多年的欧洲集团公司宣布破产,使宜华的经营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风险。
  陆金光说:“幸运的是,我们公司在今年5月把所有的出口业务都向中国信保进行了投保,从而使我们公司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
  与陆金光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勤。她告诉记者:“纺织品出口贸易本来利润率就低,要在原来基础上再增加保险成本,最初大家都无法接受。”
  2008年初,在危机初露端倪的时候,一家与上海新联纺合作多年、拥有30多家门店的美国公司和一家大型日本企业相继宣布破产保护,这对上海新联纺的运营冲击很大,公司明显感到出口市场风险越来越大。
  “出口信用保险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建议,帮助员工提高了风险意识。”更重要的是,在黄勤看来,“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我们通过保险融资解决工厂预付款问题,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成功向银行融资700万元,解决了工厂的资金瓶颈。”
  出口信用保险对上海外经贸发展和出口型企业的帮助有目共睹。为此,沙海林表示:“明年,我们有一项工作肯定是需要继续做好的,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继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突出支持重点,注重发挥综合作用。

  相关稿件
· 2010我国外贸将恢复性增长 2009-12-22
· 外贸出现拐点了吗 2009-12-14
· 外贸三级跳,“浙江制造”力塑国际新形象 2009-12-02
· 张燕生:中国有必要进行外贸政策调整 2009-11-26
· 明年消费将稳定 外贸回升 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