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紧盯CPI已不合时宜
    2009-11-26    作者:陈东海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来全球股市牛气十足,其他金融市场也涨幅惊人。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再度徘徊在80美元上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CRB指数在10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42.16%。
  与全球资产价格巨大的涨幅相比,全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仍然步履蹒跚。美国最新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个人消费支出指数(PCE)的同比增幅分别为-0.2%、-0.5%;欧元区最新的CPI数据同比增长-0.1%。日本最新的CPI数据同比增长则为-2.2%,而且日本政府已经于11月20日宣布陷入通缩。
  与普遍的CPI低迷的情况相对应,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仍然处于极度宽松的水平。美国、日本、瑞士、加拿大、英国实行的几乎都是零利率,美联储最近声称将长期保持低利率,并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英国央行甚至还在扩大宽松货币政策的规模。
  从资产价格的飞涨和CPI低迷的情况结合看,全球主要央行中,仍然都是货币政策紧盯着CPI。各央行将货币政策紧盯CPI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最著名的就是格林斯潘时代的美联储。格林斯潘认为:货币政策不应针对资产价格波动进行反应,因为这样做可能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资产价格泡沫的事后处理成本不高。
  2007年2月开始爆发的次贷危机和2008年8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实际上让格林斯潘所奉行的政策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反面的教材。但是,各国央行显然没有从这次危机中吸取足够的教训,仍然将CPI作为判断经济形势和决定货币政策的唯一依据。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央行计划改革其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将更多地考虑资产价格泡沫的威胁;澳洲央行在11月的会议声明中也开始强调房产、股票等资产价格的影响,有逐渐从CPI单目标制向CPI、资产价格双目标制过渡的倾向,但是真正把资产价格量化为央行控制目标的,全球仍然没有一家央行开始真正的做起来。
  然而现实不等人。在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从世界消失时,资产价格的泡沫就再次被吹大了。目前全球制造业产能过剩,一般商品价格必然难以大幅度上涨;而各国的CPI不包括资产价格的情况,因此即使发生10%以上的恶性通货膨胀,CPI也难以跟上资产价格上涨的速度。高资产价格和低通货膨胀,在目前的货币政策机制下,未来很可能成为常态。在低CPI条件下实行的低利率和宽松货币政策,必然迅速地催生资产价格泡沫。而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将迅速地拉长经济杠杆,放大整个经济的风险,并较快地爆发新的危机。
  因此,目前的各国央行单一盯着CPI的货币政策,在全球普遍资本化和泡沫化的经济环境里,与现实有非常大的脱节。
  目前全球经济刚刚复苏,资产价格泡沫尚未再次破灭,正是货币政策目标改弦易辙的大好时机。2008年金融大危机“亡羊”在前,此时过渡货币政策目标的“补牢”在后,尽快地把货币政策紧盯着CPI单一目标制转变为双目标制,将是各国央行未来需要提到议事日程的头等大事。

  相关稿件
· CPI“风生水起”防通胀料成明年调控重点 2009-11-23
· 电价上调对CPI影响不大 2009-11-20
· 中银基金:预期CPI或将转正 2009-11-13
· 关注资产价格不能依赖CPI 2009-11-12
· CPI掩盖了泡沫? 200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