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欲借香港券商实现国际化布局
    2009-11-17    作者:张雪 时娜    来源:上海证券报

    周一停牌的海通证券今日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正在筹划重大投资事项,为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对股价造成重大影响,自11月17日起停牌。
  尽管公告中未说明为何重大投资事项,但收购香港大福证券已经成为市场的一致预期。昨日,大福证券及其控股股东新创建也双双于香港交易所停牌。大福证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等候新创建的进一步消息,让媒体关注进一步的公告;而新创建昨日则拒绝透露进一步的资料。
  据知情人士透露,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目前仍就此事与新创建集团洽谈中,最终大福证券花落谁家尚无定论。他表示,“这就好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出嫁,大家都向往,但能不能娶到还是一回事”。的确,对这家香港最大的本土券商感兴趣的机构不止一家,自本月大福证券表示,持有其61.86%股权的新创建集团可能出售部分或全部股权后,已有多家内地金融机构抛出“橄榄枝”,其中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工商银行在港子公司,而海通证券因出价最高而机会最大。
  资料显示,成立两年的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已经在香港拥有全牌照,但盈利能力一直不佳,今年上半年仅实现163万元营业利润。“缺乏香港本地客户资源是最大的瓶颈,因此收购大福证券可以弥补此方面的不足。”业内人士分析,大福证券在港澳两地拥有数百名机构客户、企业客户及超过12万名个人投资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及厦门等主要城市也设立了投资咨询中心。其网点和客户资源等对海通证券实现国际化,做大香港市场意义重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金融的国际化往往应该伴随着实业的国际化而发展,金融企业“为国际化而国际化”不是最佳选择。近几年中资金融机构出海并不顺利,如中国平安收购富通计提损失超百亿,民生银行购美国联合银行股权计提损失超过8亿元。“过剩资金,其实是高效配置的中资金融机构,实施海外并购的重要内在动力。”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像海通证券这样手握大量现金的金融机构,一直虎视眈眈的关注着市场上的并购机会。但从目前看,与海外市场相比,其实内地市场蕴含着更多的机会。尽管港股直通车一直处于搁置状态,但发展内地投资者今后前往香港投资,将成为内地券商在港子公司最具潜力的盈利模式。事实上,随着内地资金投资香港的政策将逐渐放宽预期不断升温,证券公司为将来大量内地资金投入到香港市场的筹备工作近日也悄然提速。国泰君安(香港)、国元证券(香港)等均于近期在大连、杭州等地启动了港股宣讲会,建银国际等公司也加快了招兵买马的步伐。

  相关稿件
· 内地券商吹响“进港”号角 2009-11-16
· 券商融资融券准备一年 推出预期升温 2009-11-11
· 券商上市 还有多少后备队? 2009-11-10
· 直投获利丰 券商增资忙 2009-11-06
· 券商集合理财重仓复苏股 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