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中美关系新里程
    2009-11-13        来源:国际金融报
    在迄今确认参展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中,按时间排序,美国是倒数第三,可谓“姗姗来迟”。但作为世博园区规模最大的一类外国自建馆,美国馆一旦“进入轨道”,就创造了一项纪录:不到3个月时间就实现了结构封顶。
  2006年3月22日,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发出了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的上海世博会正式邀请函。直至今年7月10日,美国政府才正式签署参展合同,成为上海世博会一分子。此时,3年多时间已经逝去,离上海世博会开幕仅剩295天。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有一面显示国际招展最新情况的五颜六色的“旗帜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国旗旁都有一行特别注释:“美国政府已口头正式承诺参展,上海世博会组织者正等待美国政府的书面确认。”
  在漫长的等待中,“美国是否会缺席上海世博会”一度成了国际舆论的一个热点,一个大问号。可尘埃落定之后,美国行动迅速:今年7月1日任命总代表,7月10日签署参展合同,7月17日开工建设占地约6000平方米的展馆,10月14日结构封顶。
  从极慢到极快,美国参展上海世博会的历程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美国法律禁止动用国家财政参展世博会,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民间筹款艰难,这一直是美国迟迟不能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的主要原因。加之美国已退出国际展览局多年,近10年来先后缺席了两届世博会,新老政府交替,更增添了美国参展上海世博会的不确定性。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告诉新华社记者,不管外界如何猜测,客观条件如何困难,3年多来,中美双方有关推动美国参展上海世博会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着眼于中美关系大局和前景,两国高层始终高度重视并抱有信心。“美国一定不会缺席,只是中美双方需要酝酿合适时机。”
  今年1月,在奥巴马即将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之际,上海世博局通过新华社向奥巴马发出呼吁:“美国参展上海世博会,不仅对这届盛会的成功举办、对中美关系长远发展、对全球和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事关美国自身的重要利益。”
  2009年适逢中美关系正常化30周年,而正是1972年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康碧翠多次表示,“美国一定会来”。她说:“美国参展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开启了未来30年美中合作的大门。这将是一扇通往更多合作、更多交流、更多互访以及更多对话的大门。”
  今年7月10日,新获任命的上海世博会美国展区总代表何塞·维拉里尔签署参展合同时说,美国馆民间筹款目标是6100万美元,当时已完成近一半。如今,筹款完成额已超过2/3,这意味着美国馆建设、布展和运营已得到基本保证。其间,包含了众多与中国市场业务紧密、与中国交往历史悠久的美国知名企业和机构的参与和赞助,更离不开以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为代表的美国高层的多方呼吁和推动。
  希拉里·克林顿曾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就摆放在她的办公室里,她和“海宝”一样,非常期待听到美国馆的最新进展。她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表明,民间筹款以及美国参展一直是她上任后的大事之一。
  上海世博局国际参展部部长周峻告诉新华社记者,虽然直至今年7月10日美国才正式签署参展合同,但在中国政府的大力协助下,美国馆相关的场地踏勘、展馆设计、布展准备等工作都在与筹款同步开展,世博会组织者还安排了优秀的施工队伍,多方配合美国馆民间筹款努力,“这是美国馆开工不足三个月实现结构封顶的重要原因。”
  相关稿件
· 网上世博会渐行渐近 2009-11-04
· 三大技术成上海世博会科技亮点 2009-10-30
· 中国正式确认参加2012年世博会 2009-10-30
· 台湾企业将首次参展世博会 2009-09-25
· 上海世博会已有36个展馆投保 200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