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流入加大我国通胀压力
    2009-10-23    作者:李丹丹 吴婷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家统计局22日发布的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在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幅度继续缩窄的同时,其环比均出现双双上涨局面,其中,PPI环比更是出现了连续6个月的上涨。专家指出,当前我国通胀预期有所加强,管理通胀预期已被纳入今后政策调控范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当前的现实来看,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从今年价格的走势来看,前三季度CPI仍下降1.1%,PPI今年以来也一直下降,9月份下降7%。
  但李晓超同时表示,无论是CPI还是PPI,环比都出现了上涨,存在着通胀的预期,对通胀预期要给予高度关注。自7月份CPI环比出现持平之后,8月份、9月份CPI环比都出现了上涨,PPI环比更是连续6个月上涨。
  通胀预期日益受到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就在数据发布的前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这是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将管理通胀预期与保增长、调结构相提并论。
  此前数日里,“通胀”一词逐渐被有关人士频频提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9月份在夏季达沃斯年会上就曾表示,要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日前在公开场合也指出,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呈现好转态势,同时通胀压力正逐步积累。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称,说明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在增强,如若不提前有所准备,控制明年的通货膨胀会面临困难。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表示,国务院将保增长与控制通胀预期相提并论,表明控制通胀的重要性在提高。
  马骏认为,国务院特别提到通胀“预期”,表明决策层意识到,即使通胀的水平并不高,但只要通胀上升的速度较快,就可能导致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从而使一些消费者将储蓄更多地投入股市、房市,甚至购买实物以求保值。这种由于预期带来的行为将加剧通胀的压力。所以,即使通胀水平不高,也应该有预案控制通胀预期。
  近日,美元在国际市场上“跌跌不休”,牵动着全球资本市场的神经。业内人士认为,美元依然处于下降通道,长期低位运行的趋势难以改变。李晓超表示,美元贬值是中国面对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一个表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增强,再加上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好转,有分析认为,中国会再度成为热钱逐利的战场。而热钱的流入无疑是在国内本就宽裕的流动性里再注入“一瓢水”。
  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日前也表示,在全球流动性较多,在美元汇率持续下行的状态下,外汇净流入的态势有可能加剧,并进一步导致国内流动性的压力,增加物价上行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跨境资金的流动检测,防范收支失衡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相关稿件
· 资产泡沫急剧放大 热钱劲涌令人忧虑 2009-10-22
· 新兴市场打响热钱狙击战 2009-10-22
· 人民币升值预期驱动热钱流入 2009-10-21
· 热钱给央行出了难题 2009-10-21
· 热钱套利中国 规模和速度将超预期 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