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
    2009-10-14    作者;刘洪 刘丽娜    来源:国际金融报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大幅反弹和人们乐观情绪的普遍增强,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出现什么变化,我们面对的将是怎样一个世界,这些都是目前多方关注的问题。
  预言未来无疑是困难的,但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不久前就做了一次题为“危机之后”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指出,“危机之后”的一大特点,就是世界经济力量和经济增长模式需要重新平衡。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作为金融危机中心的美国“将目睹其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力量。
  在佐利克看来,上述论断有不少支持因素:第一,中国“强有力地”应对了这场危机,中国仍有继续执行当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第二,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其他国家从中受益,这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
  “事实上,今天,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一支稳定力量。”——这是佐利克的原话。当然,除中国外,他认为“后危机时代”也将反映其他大型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其中包括印度。
  展望未来,佐利克认为,世界将可能出现“多极增长”,而这将有助于世界实现平衡、全面的增长,“通过对基础设施、民众以及私营企业的投资,拉美、亚洲以及中东国家都将为世界经济的新模式作出贡献。”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带来的变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国际储备货币的影响。美元仍是世界最具主导地位的储备货币,但金融危机也正在悄然改变着这一切。
  佐利克警告说,美国如果认为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理所当然,那将是错误的,在未来,世界将会有更多其他储备货币可供选择,比如欧元,还有尚处在国际化初期的人民币。而美元的未来,与美国能否有效处理其庞大债务息息相关。
  佐利克的警告绝非空穴来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在国会作证时也说,他赞同佐利克的看法,如果美国不能保证长期财政稳定,美元将会处于危险地位;而一旦有新的超级货币可以取代美元,美元地位就岌岌可危,美联储就必须考虑其可能带来的通胀效应。
  不过,佐利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也存在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必须从目前外贸驱动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这不会是轻而易举的;此外,中国的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有效实施退出战略,也是一大考验。
  但从世界大势看,金融危机确实重创了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不久前的二十国集团匹兹堡金融峰会与会者也认识到这一点,将包含主要新兴经济体的二十国集团作为未来决定世界经济的主要平台,以代替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八国集团。
  然而,一个旧的秩序打破不是轻而易举的,搭建一个全新的体系更需要时间和努力,其间肯定不乏博弈和斗争。在佐利克看来,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国际社会必须认识到时代的巨变,必须去顺应、去参与,而不是逆潮流而动,否则将会是代价巨大、结局惨烈。
  相关稿件
· 全球经济格局酝酿重大变化 2009-09-15
· 外国专家谈新中国经济格局之变 2009-08-31
· 金融峰会折射未来国际经济格局 2008-11-10
· 房产投资衰退 经济格局改善有望 2008-07-30
·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区域经济格局"因桥而变" 200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