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领军全球,欠火候!
    2009-09-11    谢静    来源:国际金融报

  商业领袖仍将亚洲地区视作一个商品市场。3/4的受访者认为,亚洲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及人力。亚洲跨国企业的最大弱点就是对外国文化和市场不熟悉。
    不要贸然前往海外拓展和并购,你和你的海外合作者或投资人对相同问题的看法也许大相径庭。在中外企业合作中,通常被中国企业视为获取更多主导权的“资产”在外方眼里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昨日公布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亚洲跨国企业:引领未来全球市场》显示,当商业领袖及投资专家被问及与亚洲跨国企业进行合作或注资时,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他们一致表示,战略机遇、潜在合伙公司的能力及营运的透明度至关重要。相比之下,只有小部分人(35%)认为资产是一个重要因素。
  “亚洲企业不能轻松赢得全球经济体系领导地位,亚洲跨国企业面临的转型挑战极为艰巨。”国际传播与公共事务咨询机构福莱国际传播咨询公司昨日在大连与记者分享了《亚洲跨国企业:引领未来全球市场》的结论。
  福莱公司旗下机构CCW负责人Peter J.Verrengia介绍,调查对象是来自亚洲、欧洲、北美地区的130位商业领袖、金融界人士、学者、智囊领袖、政府官员及监管机构人员。

  5年后世界看亚洲

  调查报告研究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Patrick Chovanec在解读报告时表示,许多人认为,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恰好为亚洲公司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在经历重大变革的世界经济中发挥新的领导作用。
  亚洲地区存在着发展机遇得到了大部分受访者的认可。调查中的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亚洲企业存在“许多发展机遇”,考虑到全球经济发展趋势,这项“发展机遇”将在5年之后达到顶峰。换言之,5年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企业将面临最佳发展机遇。
  基于看好亚洲地区充满发展机遇,多数在亚洲有业务或商业利益的商业领袖(78%)表示,会考虑与亚洲跨国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或进行兼并。而金融界的受访者则表示,会认真考虑注资亚洲跨国企业。

  亚洲独缺“软技能”

  “发现机遇并不等于实现机遇。”Patrick Chovanec指出,“竞赛毕竟是漫长的,亚洲公司有能力一步当先,却未必能保证在随后的艰苦赛程中一路领先。”
  Patrick Chovanec说:“过去几十年来,亚洲跨国企业已掌握成熟的生产工艺、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许多人认为这些公司可以生产世界上最物美价廉的产品,但价值观沟通、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以及畅游于不熟悉的文化及政治体制中的能力等‘软技能’也是亚洲领先公司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商业领袖对“新亚洲领军者”的看法显示,他们仍将亚洲地区视作一个商品市场。近一半的受访者提到,对海外市场缺乏了解、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缺乏全球范围的国际分销渠道,以及经济下滑等宏观问题是亚洲跨国公司的劣势。3/4的受访者认为,亚洲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及人力。亚洲跨国企业的最大弱点就是对外国文化和市场不熟悉。尽管亚洲跨国企业已做好充分准备投入激烈的竞争当中,但它们取胜的法宝则大多依靠亚洲GDP的增长以及提供产品及服务的价值。

  三种途径实现转型

  在国际市场上还很稚嫩的亚洲企业该做些什么?
  Patrick Chovanec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研究,给“新亚洲领军者”指出3条路。他表示,亚洲企业可以通过3种途径全力实现业务转型:从产品导向型转为市场导向型;从利润趋向型转为增值趋向型;从单纯体现本土文化的企业转变为真正具备国际风范的公司。
  Patrick Chovanec以索尼为例说,索尼的共同创始人盛田昭夫打算开辟美国市场时,本可以简单设立一个美国销售办事处了事,但盛田昭夫却采取全家移居美国数年的方法。尽管这给公司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但这一决定最终促使索尼从一家日本生产商真正跃升为一个国际品牌。
  要成功开拓国外市场,亚洲跨国企业需要将“国外”看作是自家的市场。要做到这一点,亚洲跨国企业要在加强沟通、从真正意义上了解不同政体、处理好当地管理层和员工关系等方面有的放矢。
  调查报告中的另一项结论是,受访者对日本公司的评级远高于亚洲其他国家公司,在创意、质量、可进行高端定价的增值服务、品牌认知度、市场营销以及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把握公共政策及开展公共事务的能力等六方面,日本公司具有领先优势,韩国公司亦表现不俗,紧随其后。

  相关稿件
· 亚洲首要防范环境 2009-09-10
· 苏黎世保险发布《亚洲风险报告》 2009-09-10
· 全球复苏亚洲一马当先 2009-09-01
· 英国《经济学家》:亚洲出现惊人反弹 2009-08-28
· 多重因素助亚洲率先复苏 20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