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银行无奈归入“英国国家队”
欧美银行业“国有化”之路能走多远
    2009-03-09    作者:付碧莲    来源:国际金融报

  英国当地时间3月7日,英国政府与其国内最大的按揭银行——莱斯银行集团达成协议,为该行2600亿英镑的“有毒资产”提供担保。这意味着英国政府对这家英国第三大银行的持股比例将从目前的43.5%上升至65%,甚至达到75%,英国政府获得该银行的控股权。而莱斯银行也成为继诺森罗克银行、Bradford&Bingley及苏格兰皇家银行之后,第四家被英国政府收归国有的银行。
  诺森罗克银行、德国商业银行、花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国有化”一时间成国际争议的焦点话题。然而,就在业界和学界还在为“需不需国有化、要不要国有化”而喋喋不休之时,一家又一家的银行走入了“国有化”的进程。下一个会是谁?欧美银行业的这条“国有化”之路又将走多久?

又一无奈之举

  莱斯银行集团表示,英国政府提供担保的资产包括大约740亿英镑的住房抵押贷款、180亿英镑的无担保个人贷款以及1510亿英镑的企业商业贷款。
  根据双方协议,莱斯银行集团将在今后7年内向政府支付156亿英镑的“担保费”。英国财政部计划用这笔费用认购莱斯银行无投票权的“B”类股份。协议还规定,如果莱斯银行集团在资产重组中出现亏损,它须承担最高可达250亿英镑的“首次损失”,政府承担随后所有损失的90%。而作为政府提供担保的条件之一,莱斯银行集团承诺今后两年内增加280亿英镑的贷款额,主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协议达成后,莱斯银行集团将把政府现阶段所持价值40亿英镑的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如此一来,政府所持股份将从先前的43.5%上升为至少65%。如果莱斯银行集团把向政府发行的“B”类股份转为普通股,政府持股比例将增至77%,但它所持的有投票权股将封顶在75%。
  据了解,英国政府这次所提供担保资产的83%为哈利法克斯银行先前所持资产。今年1月,在英国政府的干预下,莱斯银行集团收购了遭受巨额亏损的哈利法克斯银行。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哈利法克斯银行庞大的不良资产最终把莱斯银行拖入了“国有化”的行列。
  “这又是一项无奈之举,不仅是银行的无奈之举,也是政府的无奈之举。在欧美,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从本质上来讲,都是排斥国有化的。在市场上找不到投资者时,政府不得不扮演救火队的角色。”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茂辉表示。

非常时期 非常手段

  莱斯银行集团与英国政府达成协议之后,该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从现阶段的6.4%提升至14.5%。
  莱斯银行集团首席执行官埃里克·丹尼尔斯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项协议大大降低了集团资产负债表风险状况。我们显著提升的资本状况将确保集团经受最严峻经济形势考验,并在经济复苏时强势回归。”英国财政部第一副大臣斯蒂芬·蒂姆斯也表示:“莱斯银行集团在适当时候将成为一家表现强健的成功银行,我们所作的安排将确保它向这个方向发展。”
  政府的介入使得莱斯银行集团获得了生机,而此前遭受巨额亏损的花旗银行集团和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也是因政府分别持股达36%和95%而得以喘息。孙茂辉指出,“非常时期必须采取非常手段,而欧美政府对银行业的‘国有化’手段正是如此。我们现在根本不需要讨论要不要‘国有化’,因为这是目前形势下惟一的选择。欧美政府目前的‘国有化’手段是正确的,因为我们首先要度过这个危机。”

“国有化”走不远

  花旗、苏格兰、莱斯,国际大银行接二连三地被“国有化”,不得不引起资本主义市场一定程度的恐慌:“国有化”是否将成为主流?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欧美不可能让太多的企业走向‘国有化’,而且目前几家银行的‘国有化’也只是手段而已。政府只是在股份的持有比例上占主导地位而已,跟中国的国有化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其实欧美政府在‘国有化’这些银行时也已经预留了让这些银行今后回归市场化的余地。”
  孙茂辉同样表示:“‘国有化’不会是主流,无论是英国政府还是美国政府,他们都没有那样的财力来进行大范围的‘国有化’。所谓‘国有化’只是针对像花旗等这样举足轻重的集团。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无法支撑时走向的是倒闭之路,而非‘国有化’。而欧美政府这种保帅弃车的做法注定了他们的‘国有化’之路走不远。”
  上述业内人士同时表示,欧美银行的“国有化”之路应该走得差不多了,那些深具影响的巨头该救助的已经差不多都救助了,其他恶化的银行更多地只会关门倒闭。

  相关稿件
· 英国经济衰退 文化场所风景独好 2009-03-04
· 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预计大幅降息 2009-03-04
· 英国一家人自驾游世界 2009-03-04
· 英国伦敦:塑身内衣开始开拓男士市场 2009-03-04
· 英国科学家发现:快乐与基因有关 20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