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红火 义乌出口为何逆势增长
    2009-02-23    作者:江南 陈溪光    来源:人民日报

  来自海关的最新统计显示,作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小商品出口拿到一个漂亮的“开门红”。据浙江金华海关驻义乌办事处介绍,今年1月,金华海关共接受义乌小商品出口报关单18902份,监管出口集装箱34218个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1.4%和5.6%。
  最新“出炉”的外贸出口数据,也印证了义乌外贸的红火。今年1月份,义乌小商品出口额为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57%。
  这些增长数字延续了2008年义乌小商品出口逆势增长的态势。2008年,金华海关监管小商品出口集装箱52.1万标箱,首次突破了50万标箱,同比增长24%。义乌小商品不仅稳住了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比如对欧盟出口增长22.3%,对美国出口增幅从年初的负增长回升到年末的13.8%;而且对拉美、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幅也分别高达29%、25.4%。

金融危机带来机遇 质优价廉的义乌小商品更受国际市场欢迎

  大年初三,年味正浓,义乌16家企业放弃春节休假,组成国内各城市中最强的参展阵容,到德国参加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办公用品展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义乌小商品经营户、生产厂商依然看到了商机:“欧洲消费市场现在有些低迷,但还是有生意可做。比如画材,原先欧美客商要的那种高档、高价画材销售少了,但是普通画材的销售却大幅度增加。”
  义乌人看到,国际金融危机恰恰为义乌市场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金融危机造成国际消费市场对高档商品需求的下降,以质优价廉为特色的义乌小商品能够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金融危机造成全球资产大幅贬值,为义乌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收购兼并创造了有利条件;金融危机迫使大企业纷纷裁员,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大好机会。去年,义乌企业又新增了669家境外常驻办事机构。
  节后开业首日,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荣衡鞋业”的负责人许瑞荣,把从潮州工厂带来的最新款拖鞋样品仔细地摆上货架。许瑞荣对今年的生意很有信心,“金融危机更是一次机遇,机遇向来是给有准备的人。”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9月以来,一些同行小企业倒闭了,很多客户都把订单转到了他的企业,从其他小企业转过来的新客户至少增加了10%。一些企业的倒闭,让同行业的优势企业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中国商城集团总裁助理赵文阁拿出最新的“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月份义乌市场的信心指数保持111.65点,环比仍然上升0.85%。信心指数环比止跌回升,难能可贵!说明大家对新一年的生意还是表现出了乐观。”
  同样的,义乌市场信用综合指数也开始“回暖”。在连续两个月的跌势之后,去年12月,市场信用指数反弹至108.88点,升幅达3.01%,是市场信用综合指数新模型实施4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波动预警系统”监测下,去年12月的市场信用综合指数处于变好状态,走向趋势良好,形势令人振奋。

市场“基因”捕捉机遇 金融危机强化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义乌具备快人一拍、率先走出困境的‘基因’。”义乌市一位领导这样说,义乌人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每次宏观形势发生变化,都能凭借市场联系紧密、企业机制灵活、三产协调发展的优势,特别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机遇,赢得发展先机。
  走访义乌企业,记者频频听到一个共同的声音:练好内功应对危机,做强、做精、做专主业,努力抢占行业制高点。面对经济“寒冬”,越来越多企业知难而进,主动转型升级,加快自主创新,在危机中历练成长。
  “虽然有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我们争做行业老大的目标不动摇。”伟海拉链董事长陶海弟表示。这样的自信来自苦练“内功”的努力,他们今年打算自己研发和制作设备,目前研发和技术力量都已到位。
  已成为美国市场最大袜类供应商之一的袜类产品出口“大户”梦娜袜业,在外销方面,集中企业资源服务好订单量大、利润较高、信用较好的客户;同时尽最大可能拓展国内消费市场。“除了这些,还要苦练基本功,抓管理,抓效益。”董事长宗谷音表示。
  金融危机强化了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正当其时。在义乌,政府部门和企业逐渐凝聚了这样的共识:越是面对困难、面对压力,越要坚定迎难而上、转型升级的信心。

  相关稿件
· 外贸内需两条腿走路 义乌小商品市场逆势飘红 2009-02-10
· 义乌小商品今年1月出口实现"开门红" 2009-02-09
· 义乌劳动力市场人气十足 2009-02-06
· 2009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4月举行 2009-02-03
· “2009文博会”将于4月底在义乌举行 200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