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集团“压小”破解三道难题
    2008-04-28    作者:陆娅楠    来源:人民日报

  2007年,华电集团31台总规模达175.9万千瓦的小机组逐一关停,完成年度关停目标140.7%,在电力行业“压小”成绩单上位居前列。
  然而,机组从满发高供骤然转为限时关停,决不是切断高压断路器那么简单。“十一五”期间,华电集团计划关停99台小火电机组,共692.3万千瓦容量,关停工作涉及12个省(市、区)、33家企业,约34000人,占集团员工总数的42%。
  这么多企业的资产如何处置、这么多职工如何安置、好端端的一个电厂要炸掉,企业“压小”的动力何来?这些问题不仅是华电集团面临的,也是整个电力系统乃至全国“上大压小”中必须解决的难题。带着三大疑问,记者来到华电集团实地采访调查。

人员安置:要让员工有活干,能干活

  “关停小火电的任务要确保按期完成,人员安置是关键环节。”华电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劳动组织处处长杨信一直参与关停机组的人员安置工作,安置问题的“五大难”曾让他头痛不已。
  所谓五大难,一是电力职工收入在当地较高,几乎没人愿意离开电力系统自谋职业,全要“内部消化”;二是关停涉及人员大多是没有大学学历的中年人,很难适应新项目的要求;三是需要安置的3万多人占集团员工总数的四成多,四五个新扩建项目也难以消化一个老厂的员工量;四是一个员工的跨区域安置往往要牵动一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两地分居问题、住房问题、配偶工作、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都要解决;五是等待新建项目期间,员工的生活保障与情绪安抚。
  “‘压小’相当于砸了员工的饭碗,因此安置方案出台前,小机组员工的情绪很容易波动,处置不好就是社会问题。” 杨信说。
  华电在具体的操作中不仅没有酿成“社会问题”,而且总体平顺。如此复杂的工作,华电是如何进行的?
  四川华电五通桥发电厂是上世纪60年代成立的老厂,两台小火电机组在2006年的最后一天被关停。去年10月31日,厂里391名在岗职工分别被选聘到四川、安徽、河南以及内蒙古等华电系统的11家企业。
  “选聘那些天,集团领导亲自去了现场,劝退了所有说情走关系的。因此,目前还没有一位职工表示不满,”杨信介绍,新岗位发展潜力大、标准高、待遇好,如果不是集团出台优惠条件,特地降低年龄、学历等要求,这些老厂员工很难获得这样的就业机会。
  “‘压小’是好事,人员安置就是要把好事办好。关不能不管,要让员工有活干,还能干活。”杨信表示,五通桥经验已经在全集团推广。形势教育,厂情分析,让员工自觉树立危机感;岗位信息高度公开、选聘过程规范透明,让员工对安置工作真心信服;全方位、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具体准备和接待工作,又让员工感到集团的重视和温暖。
  “关键要让职工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出路在哪里,给出足够的选择。这像是一场企业和待岗职工的自由恋爱,安置计划与员工意愿相结合,双向选择,找出最幸福的结果。”杨信这样总结道。
  五通桥厂只是华电集团“压小”的缩影。据公司计划发展部综合计划处负责人周朝斌介绍,针对人员安置难题,华电集团制定了《“十一五”期间上大压小人员安置指导性意见》,按照“一厂一策”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拓宽人员配置渠道。一方面,依托现有运行机组及新建电厂,目前已安置6406人;另一方面,集团组建了运行公司、检修公司或劳动服务公司,承接新建电厂相关业务,创造就业岗位,目前已安排1998人。年龄较大、不适应异地安置的人员,企业则采取提前退休、内部退养等政策性配套措施,努力实现就地安置,目前安置了442人。

资产处置:程序公开规范最难,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压小”必然涉及关停机组的资产处置,大到厂房设备,小到纸笔桌椅,哪些该爆,哪些该拆,哪些该留,哪些该卖,卖给谁,如何定价,谁来监督,如何监督……整个过程时间紧,工作量大。
  “资产处置是‘压小’的又一难,稍不留神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华电集团公司资产管理部产权管理处处长王晓石认为,“压小”必然会造成企业资产的损失,因此,资产处置是企业最大限度止损的过程。另一方面,资产处置还为“压小”的最终效果把关,杜绝小机组设备被转移或重装。“这是一项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其中资产分类、价格评估、过程监督是三道槛。”  
  华电资产处置已经进行一年多了,没有一台小机组流向社会,没有一个人、一个厂绊在这“三道槛”上,究竟秘诀何在?
  华电福建永安火电厂曾是福建省内最大的火电厂,现在,这个福建电力工业史上最辉煌的领军者同样面临关停压力:两台5万千瓦机组和3台预热机组已关停。“一关停,我们就立即清查资产,进入资产处置环节,提交分类处置意见,”王晓石介绍,资产分类处置方案是进入资产处置程序的第一步。烟囱、老机组等确定不能再用的,爆破、解体;设备拆解后可作为原材料的,变卖;公车、办公用品等可以转移使用的,集团内部调剂。“很多老员工是流着泪看着机组被拆卸解体了。可是,为了防止小机组流向社会,确保压小的真实有效,拆卸爆破是必须的。”
  为了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华电集团还专门制定了关停小火电机组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建立了资产处置工作小组,力保程序规范,防止一对一交易。“程序公开规范以保证价格公正是最难的。为防止国有资产被低价贱卖,我们邀请中介机构对拟处理的资产进行估价,在处置过程中采取招投标和拍卖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处置收益。”据介绍,杭州华电半山发电公司去年关停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进入了中介估价程序,“这在国内同行业中属于效率很高的。”
  另外,全程监督也是重要环节。被关停机组的电厂分别制定本企业的资产处置方案,经各区域公司审核同意并报公司批准后方可实施。与此同时,集团公司监察、审计、财务、资产等部门均对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职工代表也被邀请参与监督,“今年我们还将对小火电机组资产处置进行专项审计,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周朝斌说。
  王晓石也表示,“各厂的资产处置还在进行中,目前还没有最终的统计数字,这个过程太琐碎复杂,要实现资产处置效益,压力仍然存在。

“压小”动力:“上大”将是“压小”的加速器

  关停小火电,是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十一五” 节能降耗目标的重要举措,然而,一个小火电厂当初投资十几亿不说,在眼下电力紧俏的时候,只要机组开着就赚钱,企业“压小”的动力何在?
  “‘上大压小’也是企业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的机遇。” 华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曹培玺这样认为。
  华电集团成立之初,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仅为12.71万千瓦,而且机组老旧,煤耗高达472克/千瓦时,在五大发电集团中,华电的竞争力明显偏弱。
  经过几年的“上大压小”,截至2007年底,华电的火电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火电装机的72.2%,比成立时提高了28个百分点;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公司火电装机的30.24%,比成立时提高了22个百分点,供电煤耗也下降到             347.11克/千瓦时,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曹培玺认为,这其实也是“压小”带来的好处。
  “不‘压小’,就不能‘上大’;不‘上大’,企业就难以发展,因此,‘上大’将是‘压小’的加速器。”周朝斌表示,现在最期待的就是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新项目开工建设“路条”。“相信一批先进、大型、高效、环保、节能的大机组投产,可以进一步缓解企业人员安置和完成利润指标的压力,让‘压小’全无后顾之忧。”

  相关稿件
· 华电集团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2008-04-08
· 华电国际拟购买中国华电电力资产 2008-02-15
· 电煤紧张 华电部分机组停产 2008-01-23
· 华电国际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 2007-11-28
· 华电国际年内装机容量有望超过2000万千瓦 2007-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