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热心慈善事业
    2008-01-07    作者:燕纯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1-07 1版

    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希望别人也过好日子——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慈善意识正不断增强。

慈善组织不断增加

    “看着袋中的造血干细胞,想到它会拯救一个人的生命,我就有一种特别神圣的感觉。没想到自己的一点点付出,可以得到如此大的回报。那种快乐,不是用言语可以表达的。”这段话来自于阳光骨髓库第二例捐赠者的亲笔日记。
    阳光志愿者协会是一个由北大学生社团发展起来的慈善组织,目的是帮助需要骨髓移植的血液病患者。成立5年来,阳光志愿者协会已拥有志愿者100余名,在北京、河北、广东等省市建立了30余家高校伙伴社团,所建立的阳光骨髓库目前拥有1436份HLA数据,帮助50余位患者找到了匹配的骨髓,给3位患者提供骨髓完成了拯救生命的骨髓移植,成为中国大陆地区规模最大的民间骨髓库。
    据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统计,2007年民间组织数量显著增加,目前已达到35.9万个。其中,社会团体约19.4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6.3万个,基金会1245个。很多民间组织专门从事着慈善事业。1996年至2006年,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共接受社会捐助款物400多亿元,使近5亿人次受益。

非公募基金发展迅速

    2007年4月,“王振滔慈善基金”在北京启动,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家首个非公募慈善基金会。该基金会以2000万元作为创始基金,主要用于宣传慈善事业、向社会贫困群体提供帮助、奖励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目前,该基金会已在浙江、湖北设立了两个1000万元的大学生助学专项基金。
    近年来,我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有公募基金会795个,比上年增加3.1%;非公募基金会349个,比上年增加71.1%,在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社区、扶贫等领域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最新统计,2007年新启动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一批非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的迅速发展,体现了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为困难群体分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开辟了新的途径。”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说。
    “随着基金会运作规范、透明度增加以及社会影响力加大,会有更多企业家加入成立非公募基金会的队伍,从而促进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促进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杨岳说。

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强劲提升是近年来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新特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名说。
    据统计,以民间组织和自下而上的非政府组织为例,其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部分依次为:企业捐赠31.1%、政府资助24.9%、会员费20.4%、个人捐赠6.6%。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4个城市,企业向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捐过款的总体比例为41.0%,捐过产品或物资的总体比例为64.9%。
    “当前中国企业家没有简单停留在捐赠层面,慈善公益事业正成为他们持续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公益时报社负责人如此评价。香港慈善家杨永强说:“财富不管拥有者愿不愿意,最后还是回归社会,不如我们生前做了回归社会,这会受到人们的赞扬和祝愿。”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也表示,把公益当成一个事业来做,而不只是捐钱这么简单。
    “‘人人可慈善’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推动着慈善事业发展。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下,我国的慈善事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民政部慈善事业协调处处长郑远长说。

  相关稿件
·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慈善意识增强 2008-01-03
· 威海:创新慈善活动运作方式促社会和谐 2007-12-28
· 民政部:培育非公募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类组织 2007-12-28
· 半年缩水6/7 慈善岂能“打折” 2007-11-28
· 李嘉诚跻身商业周刊慈善名人堂 2007-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