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以上欧盟公司都能在中国赚钱
    2007-11-23    作者:刘坤喆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下周可谓中国的“欧盟周”,因为不仅一年一度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议”和“中国-欧盟工商峰会”将召开,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届时将毫无疑问地出现在北京的会场上;而且,欧盟2008年下半年的轮值主席国法国的总统萨科齐将访华,两国将会签署一系列双边协议;此外,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欧元集团主席和卢森堡首相容克、欧盟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3名欧盟财经大员也将联袂访华,讨论人民币兑欧元升值过慢的话题。
    在这一系列中欧“重头戏”上演之前,11月22日,中国欧盟商会抛出了其第四版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及时反映了在华运营的200多家欧盟企业的真实想法和所面临的问题。

七成欧盟公司在华能够赚钱

    根据这份名为《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07》的报告,欧盟企业对他们的在华业务普遍持有信心,这一信心来源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以及由此带来的中国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很多欧盟企业对诸如优秀人才短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心存担忧,他们普遍希望中国政府采取更有实际效果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对此评论说:“欧盟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着良好的业绩。与去年的调查报告相比,今年的企业普遍更加关注建立研发设施和扩大投资。如果中国的监管透明度增加,且中国政府能更严格地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话,欧盟企业将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
    欧盟企业来到中国以后能否盈利,多长时间以后能够开始盈利?报告清晰地回答了这一问题。76%的欧盟公司能够在华盈利或至少达到盈亏平衡,同时,在目前亏损的公司中,有82%的公司预计自己会在3年内扭亏为盈。

劳动力费用将每年增长10%

    这份将被呈交给中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欧盟委员会、欧盟各成员国政府,以及中欧双方众多的商业组织和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欧盟企业在华发展业务的最重要原因是为了“进入或服务中国消费市场”,这类企业占到80%。“低成本”一直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主要优势所在,然而在这份报告中,因为低成本生产和低成本采购而来华经营的欧盟公司只占13%,大部分公司并非“图便宜”,也并非为了生产“出口型产品”,而是看中广阔而潜力巨大的中国内部消费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力资源方面,该调查报告发现:吸引和保留优秀员工成为各领域欧盟在华企业的重大难题,高层管理人员的本土化进程也不如预计的那么快。在最不易留住的员工种类方面,工程师、财务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营销人员居前几位。
    事实上,中国每年有大约35万名工程学类学生毕业,数量可谓不小,但为何工程师在欧盟在华企业中仍属“紧俏”人才呢?伍德克主席这样认为:“由于外语能力有限、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很多毕业生无法胜任欧盟公司的工程师工作。而且,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欧盟还要和美国、日本等竞争对手争夺这方面人才,所以现在才会出现此类人才不够用,尤其是保留困难的现象。”正因如此,所有被调查的欧盟公司都认为,人力成本未来将会增长,预计每年将增长10%以上。

对中国政府的矛盾心态

    欧盟公司对中国执行WTO规则的能力如何评价?根据这份欧盟商会的最新调查报告,大多数欧盟公司认为,中国政府愿意执行WTO规则,但对其能力却持质疑态度。
    与去年的调查结果有很大差别的是,认为WTO对自己公司业务有积极影响的欧盟公司从去年的37%猛降到10%,而相反,认为WTO对自己有消极影响的公司却从去年的3%猛增到30%。伍德克说,这很出乎他的意料。究其原因,伍德克认为:“原因很复杂,主要可能是由于第一,WTO带来了更多的竞争,竞争显然会使原来的利润率有所下降;第二,中国今年实施的新的两税合一制度,使原先针对外企的优惠税收政策不复存在,从而使不少欧盟在华公司受到影响。”
    而关于欧盟公司在华经营遇到的最大障碍,调查结果显示,最主要是政府政策缺乏透明度和一致性,其次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然不够,近七成公司表示自己的经营受到了知识产权侵犯问题的影响。其他在华经营的障碍还包括繁琐的注册手续、关税流程,及国内外企业的不平等竞争等等。
    本报北京11月22日电

  相关稿件
· “新欧盟”出现技术劳动力短缺 2007-11-23
· 东盟欧盟谋求更高水平合作关系 2007-11-23
· 调查显示:欧盟在华企业看好未来发展前景 2007-11-23
· 欧盟:中国在确保出口产品安全方面进展显著 2007-11-23
· 海尔R410a家庭中央空调热销欧盟 200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