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抢冷遇两重天 "消费券"引发的话题
    2009-03-11    作者:陆文军 罗争光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图为3月1日杭州旅游消费券在沪发放时的情景。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3月1日,杭州在上海派发3万套旅游消费券,不料遭遇一些人哄抢,现场一度失控;此前,江苏常州在上海派发旅游消费券,也出现哄抢现象。 
  旅游消费券、购物消费券,甚至购房消费券……随着各地形形色色的消费券出炉,“消费券”现象不仅牵动百姓视线,也引起今年“两会”代表关注。

“哄抢”“冷遇”两重天

  3月1日,杭州旅游消费券在上海启动派发当天,作为派发点之一的九江路杭州银行上海分行排起了长龙。原定下午2时开始的派发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临近中午,主办方看到排队市民已达千人,而且人数还在增加,担心出“状况”,决定把派发消费券的时间提前到下午1时。
  到下午2时,人员仍源源不断涌来,杭州旅游消费券却将派发完毕。当工作人员提醒申领者不必再排队等候时,部分激动群众强行冲击侧门,哄抢旅游消费券。原本秩序井然的队伍顿时乱成一团,围栏被推倒,有人被挤倒在地,手脚受伤。警方拉起警戒线后,主办方于2时30宣布停止派发活动。一小时后重新向等候在银行门口的群众派发旅游消费券,半个小时内发放完毕。
  此前,江苏常州在上海派发消费券时也发生了类似状况。
  然而,南京发放旅游消费券却遭冷遇。不少获得旅游消费券的市民不顾其不准买卖的规定,将100元价值的旅游消费券在网上以50元甚至更低价格转让。
  旅游消费券发放,为何遭遇“冷”“热”两重天?对此,网民各抒己见。网友KA抱怨说,旅游券发放不够“实惠”,噱头大于实际意义。“虽然旅游券可以每40元抵用10元,但出门旅行各项花费远远超过所得到的实惠”。“旅游消费券其实刺激不了消费,原因很简单:在乎消费券那点小便宜的人没什么消费能力,真正有消费能力的人不会去凑那个热闹。”网友euro2k认为,消费券没发到合适的人手中,结果是白费劲。

能否刺激经济?

  为了促进消费,广东东莞给市民发放红包,成都、杭州等地政府给市民发放消费券,种类从旅游消费券到市民消费券、教育培训消费等,不一而足。 
  不少商家借势推出如“购房消费券”“旅游消费券”“购物消费券”“建材消费券”“空调消费券”等。 
  消费券效用多大?商家发的消费券和政府发的消费券有什么不同,会不会出现问题?一时间,“消费券”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复旦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陆铭教授认为,首先应该对众多的消费券有所区分,一般意义上讲的消费券,指的是政府派发的以公共财政为资金来源的城市消费券,而各种商家打出的购房、购物消费券其实质是代价券、折扣券。 
  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李刚副教授指出,这两种消费券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为了刺激居民消费而派发,属公益福利性质,而商家派发的消费券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是以盈利为目的。 
  陆铭认为,短期而言,消费券能起到刺激经济作用。
  来自浙江的调查显示,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期间,共有1300多人次使用杭州市民消费券到桐庐各景点游玩,旅游人均消费在516元,市民消费券只占很小比例。旅游的往往是一家人,门票使用消费券,住宿、游玩、吃饭用现金支付。这意味着,消费券起到了1:20的放大效应。
  质疑消费券者指出,消费券发放看似热闹,从拉动内需角度看,它对刺激消费的作用是“治标不治本”。

如何有效、公平?

  针对在上海出现的哄抢消费券现象,有专家指出,其实不少群众并没有去杭州旅游的计划,他们排队领取杭州旅游消费券,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天上掉馅饼,不领白不领”心理。由此引申出的话题是,消费券该如何派发,才能体现效率、公平,尽可能地契合它拉动消费的初衷?
  陆铭说,政府消费券的派发机制有待改善。以杭州为例,杭州的消费券主要针对人群是中小学生和退休职工,不是那些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的低收入者,比如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消费券的派发应更倾向于低收入人群。
  李刚认为,许多地方派发消费券方式有待改进。杭州在上海派发旅游消费券,偌大一个城市,仅安排一两个派发点,导致人群过分集中,发生混乱,这不能不说方式欠妥。“这种派发方式显然有失公平。可能很多休息的人或者有大量空闲时间的人可以去排队拿券,上班的人或者忙于其他事务的人,很想拿到券却去不了”。
  消费券的发放方式以及它如何体现效率、公平的内涵,将持续影响老百姓的情绪。陆铭认为,就目前已派发消费券的几个城市而言,消费券的发放人群是相对的,不是普遍性的群体,发放机制待改进。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方政府可能并未考虑清楚消费券今后是否还将持续发放、发多大的量才合适等问题。
  对于商家发放的消费券,陆铭认为可以采取相对“宽容”态度,“只要行为不违法,就不应干预。应该给商家运用多种方式促进消费留一定空间”。
  专家提醒市民,有的商家发的“消费券”,只是让利促销而非福利发放,消费者应保持清醒头脑。

  相关稿件
· 家电下乡和消费券应给消费者选择权 2009-03-06
· 代表委员激辩:消费券是否有利于坚定信心 2009-03-06
· 消费券可发,但当防本末倒置 2009-03-04
· “购房消费券”成变相促销 2009-03-03
· 降价还是噱头?沪楼市出现“购房消费券” 200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