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林全球受益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
    2010-05-06    作者:严冰 陈雯婷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近日发布了201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主要结果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森林资源位居全球第五,列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和美国之后,为扭转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局势做出了重大贡献。

  森林面积年增六千万亩

  在全球年均减少森林面积约1亿亩的背景下,我国年均增加森林面积6000多万亩,年均增量占世界的53.2%。截至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增加到20.36%。
  报告在阐述世界森林资源分布时提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亚洲地区森林面积在上世纪90年代减少的情况下,出现了净增长,主要归功于中国大规模植树造林,抵消了南亚及东南亚地区森林资源的持续大幅减少。在评估世界人工林资源发展状况时又提到,中国近年来在无林地上实施了大面积造林,很大程度促进了世界人工林面积的增长,据统计,2005-2010年世界人工林面积以每年约5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在世界防护林资源变化方面,1990-2010年世界防护林面积增加了5900万公顷,主要归结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面积营造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其它防护林。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称赞中国道:“近两年来,中国每年植的树是全世界其他地区加起来的2.5倍”,“中国的表率作用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政府现已确定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的发展目标,希望为推动全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态工程打造绿色中国

  中国森林面积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在世界环境保护领域国际地位的提升,得益于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广泛开展。
  目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6169万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成为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持续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有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参加义务植树共计5.9亿人次,植树24.8亿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63%;而自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其特有的法定性、义务性、全民性开展29年以来,全国公民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达121.1亿人次,义务植树563.3亿株。根据专家测算,一辆奥迪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14亩人工林来吸收。人工林面积的攀升,对于中国森林覆盖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近10多年来,中国政府投资近5000亿元,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大面积恢复森林植被。目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累计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0.51%;天然林保护工程木材产量调减到位;截至2009年底全国林业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2011处,约占国土面积12.79%;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9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近1500万亩,建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37个;而退耕还林工程,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宏伟、规模最大、受益人数最多、效果最显著的工程。

  森林碳汇减缓气候变化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说,针对气候变暖问题,中国大力发展林业,在通过以森林为主体的生物吸收二氧化碳,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间接减排措施中对世界贡献最大。
  根据中国林科院评估,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已达78.11亿吨。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立方米,年固土量70.35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年滞尘量50.01亿吨,其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等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系统中,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动的90%。
  我国广泛开展碳汇造林活动,团体和个人向中国绿色碳基金捐款购买碳汇,由中国绿色碳基金负责定向造林,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消除团体、个人的“碳足迹”。中国绿色碳基金从成立至今已营造碳汇林100多万亩,成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平台。
  据估测,2020-2050年我国森林蓄积量将达165亿立方米,以蓄积量折算,可吸收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0%-12%。届时,我国森林碳汇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关稿件
· 湖北:融资体制创新激发造林潜力 2010-03-15
· 国家林业局:干旱使造林成本提高三至五成 2009-02-12
· “万里大造林”案10被告受审 2008-10-28
· “万里大造林”再追踪 2008-07-07
· 造林神话再坑人 200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