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售罄 城投债继往开来?
    2009-09-09    杨溢仁    来源:国际金融报

  地方债重启一周后,财政部于近日对河北、上海、浙江和陕西4省市地方政府债券进行了代理招标,至此,2009年度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满额售罄

  分析人士表示,在通胀预期升温以及股市震荡调整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下,地方债年内很难再有扩容的可能。但随着地方政府对庞大资金需求的激增,城投债有可能将从地方债手中拿过接力棒,成为地方政府扩容资金的重要主力

  2000亿地方债“卖光”

  历史资料显示,由于上半年债市的反复震荡,致使地方债发行并不顺利。财政部自7月6日代理发行了宁波、深圳、新疆、山东和辽宁5省区市地方债券后便悄然停止发行动作。7月10日财政部又暂停了吉林、广西、黑龙江及内蒙古四地的发债操作。直至8月28日,地方债再度重启。
  重新开闸后的地方债不仅吸引了202亿元的资金量,其认购倍数更达到了1.8倍,而2.36%的参考收益率,较此前中标利率最高的湖北、青岛债上涨了近54个基点,成为地方债发行以来利率最高的一期。
  根据财政部的公告,本期地方债的发行额度分别为,河北20亿元、上海36亿元、浙江27亿元、陕西27亿元,合计规模110亿元。从发行情况来看,3年期地方债的中标利率为2.24%,较上一期2.36%的收益率下降了12个基点。
  按照中债登给出的收益率曲线分析,9月3日,银行间固定利率3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为2.2903%,由此可见当期债券的中标利率低于二级市场水平。
  至此,年内最后一期地方债发行完毕,2000亿元地方债全部收官。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陈亮认为:“虽然地方债的发行工作已全部结束,但地方政府激增的隐性负债并没有减少,在地方债年内无法扩容的情况下,他们可能通过城投公司发债来解决后续资金配套的问题。”

  城投债券变相接力

  “尽管2000亿元的地方债为政府筹集了大量资金,但目前仍有部分省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财政赤字状况。从这个角度分析,若地方政府想要解决后续资金的配套问题,那么借发债途径来平衡自己财政赤字的状况可能是当前惟一可行的办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说。
  城投债又称“准市政债”,它以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发行主体,是为配合地方政府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而发行的企业债券,其最终信用主体是地方政府。
  1992年,为支持上海浦东新区建设,城投债应运而生。当时中央决定给上海五方面的配套资金筹措方式,而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就是其中之一。陈亮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城投债都有担保,土地抵押、外部担保和预收账款抵押是最主要的3种模式。其中,预收账款抵押更被业界认为是地方政府对债券的变相担保,也被视为最有效的担保模式。”
  根据中债登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今年已累计发行地方企业债券110只,金额达到1633.83亿元。而2008年全年发行的地方企业债券仅44只,累计金额683.90亿元。从城投债今年的发行规模来看,如果地方政府选择继续扩容,那么其发行量很有可能在下半年赶超“2000亿元地方债”的发行额度。

  重债“累坏”政府

  事实上,在城投债今年来大举扩充融资的背后,其诸多潜在问题也随之浮出了水面。城投公司主营业务赢利微、多靠政府补贴获利润、发行人变相美化资产负债表、地方隐性债务占比重,城投债的泛滥已严重危及到了政府信用。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当前不注意控制风险,那么对地方政府而言,将来城投债所要面临的问题将不再是无法付息,而是难以还本。
  “通过一系列调研,我在不少地方上了解到,虽然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但财政支出的状况却更糟糕。据不完全统计,只有三四个省市的财政没有出现赤字现象。”孙立坚表示,城投债并不纳入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可实际上城投公司已经沦为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的最大平台,在扩容与偿付的天平上,城投债已然失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城投债自2002年发行以来就成为了是非议论的焦点。此前沸沸扬扬的“09岳城建债”财务造假事件,更引发了市场对城投债信用风险的担忧。其实早在7月份,有关国家发改委着手收紧城投债发行的传言就在市场中逐渐蔓延开来。加强对城投债发行主体的限制和监管已经刻不容缓。
  孙立坚表示,长期“寅吃卯粮”的做法已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地方政府若想跳脱“发新债还旧债”的尴尬局面,必须制定一套周密的债项审批机制,只有从根源上进行严格把关,才能真正地控制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高负债风险,从而减少地方政府埋单行为的发生。

  相关稿件
· 地方债务率远超风险警戒线 2009-07-14
· 地方债发行利率升至1.79% 2009-07-07
· 周小川:发行地方债有必要 2009-07-06
· 地方债发行过半二级市场冷至“冰点” 2009-06-19
· 江西首个地方债券发行 200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