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大鳄搅市场
    2008-07-02    作者:张然    来源:市场报

  编者按 中国社科院日前出具的一份报告测算出五年来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约为1.75万亿美元,刷新了此前关于中国有8000亿美元热钱的判断。不过,与热钱规模相比,更为重要的事实是,如今不明来路的海外资金涌入中国的速度并没有减缓。国际热钱一向爱炒作投机,热钱进入中国也不是为了投资,而是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在投机行业里大赚一笔,一旦出现风吹草动,这些热钱就会迅速逃离中国,因为,这股热钱集聚起来,就像一条可怕的金融大鳄,伺机在市场上兴风作浪。

  成品油价涨了,但住在深圳的徐达在电话中仍然向《市场报》记者诉苦:“现在开车去加油,可有的油站还是排着很长的队。”他打电话给记者,是想探询油价是否还要上涨。
  “他真傻,也不看看排队的车是什么车牌,是香港的车啊。”一位从惠州来京的朋友阿财说,“尽管内地上调了油价,但在香港还是要贵很多,柴油价格是深圳的2倍多。香港车进来的时候’顺便’加油,不是很合算嘛。”

热钱“变线” 专攻虚处

  从事演艺经纪的阿财对钱的运行颇有悟性。的确,因为我国成品油价格管制,让投机资金发现了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软肋。
  “只要油的差价存在,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就有利可图。”对热钱问题颇有研究的思朴在博客上写道: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再把人民币换成成品油,然后把油运到国外,最后换成美元,一倒手就是100%的利润,虚拟经济更会加速这一过程。
  “当然,油只是其中的一个载体,实际上只要是工业品,就能达到同倒卖成品油类似的效果,只不过获利不同。”思朴说,“热钱很轻易就会获得很高的利润,如果央行升息,股市再继续下滑,它们得到的将会更多。”
  事实上,由于存在高油补,不需要投入动荡的股市和房地产业就可以稳拿10%的利润。新的利润点使热钱开始“变线”(改变盈利模式),开始觊觎成品油及相关产品市场,并将其拓展为新的阵地。
  “其实,油市并不是热钱的主要运行目标。但的确,现在热钱正以各种方式大举挤进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告诉《市场报》记者,“目前国际热钱所占的比例可能超过我们通常估计的FDI(外商直接投资)。”日前,张明所在的研究所刚刚发布了一份题为《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的报告,其中特别指出,从2003年至2008年第1季度,累计流入中国的热钱多达1.7542万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104%。
  张明提到,热钱“趁虚而入”绝不止利用中国的油补政策一项,它在不断地“变线”运行,其背后反映出现有价格体系的深层次矛盾,使能源、制造等行业的前景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多路“围炒”中国经济

  “来套油的钱如果算是热钱,那也是小钱。”北京未来巨人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东胜说,“境外热钱流入境内主要还是投资于股市、房地产市场和存款等固定投资收益品种。”他说,这些热钱,投机中国,同时也是在伺机施压、寻机“围炒”我们的经济。
  日前,中行全球金融市场研究部出具报告,详尽描述了境外资本进入内地市场的“运动轨迹”:热钱往往会采取“先投资写字楼——再将写字楼抵押获得贷款——进而流入股市”的方式将手中的投资本金最大化,借此获取高额利润。而当这部分热钱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时,它们就会快速出逃,给当地的经济金融体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以“直接投资”的模式将国际资金转移到国内操作最便利。但同时,也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比如,有约10%的企业通过“低报进口”或者“高报出口”的方式为热钱引流。而“海外捐赠”、“地下钱庄”等途径,也是热钱流入的通道。也有些企业会通过向员工和国内服务提供商支付外币薪酬和借外币贷款和外债等方式,转移热钱。

市场中有多少热钱?

  到底有多少热钱在内地市场“流动”?这便涉及到如何计算的课题。
  张明举例说:“渣打银行经济师王志浩在计算2007年热钱流入时,采用了热钱流入等于外汇储备变动额减去贸易顺差和FDI的测算方法,最终结果为870亿美元。其中暗含的假定是,贸易顺差和FDI中没有热钱。”
  但张明认为,这种方法低估了热钱流入规模。他说:“现实情况下,热钱既可以通过转移定价和虚假贸易等方式,通过贸易顺差流入中国;也可能通过虚假投资或资本金挪作他用等方式,通过FDI渠道流入中国。”
  经张明“细算”,采用外汇储备减贸易顺差与FDI的方法,计算得出的2003-2007年的热钱流入总规模为3161亿美元;考虑到外汇准备金和中投公司等因素,5 年来的热钱流入总规模上升到4767亿美元;再考虑到虚假贸易, 2003-2007年的热钱流入总规模又上升到880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字还没有考虑虚假的FDI流入。综合国内外经济学家的测算结果,当前中国国内的热钱总体规模约在5000-10000亿美元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第一季度,热钱有加速流入中国的趋势。该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1539亿美元,贸易顺差为414亿美元,FDI为274亿美元。粗略估算,第一季度流入中国的热钱约为851亿美元。张明指出,该季度热钱流入加剧与人民币加速升值紧密相关,2008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4%,这进一步加强了热钱流入套汇的动机。

借鉴解决“堰塞湖”的经验

  资本的惟一目的就是逐利。境外热钱在我国,既要套利、套汇,还要套取资产溢价。
  东北财经大学潘永东博士分析,由于人民币汇率采取了小幅、渐进、可控的升值策略,导致市场上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单边预期,从而吸引了大量热钱的流入。在人民币名义汇率升至市场预期发生分化的准均衡汇率之前,这种热钱流入趋势将有增无减。他认为,目前央行等相关部门应该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多发挥汇率等价格手段的基础性作用。
  “热钱外逃危害更大。”北京大学曹和平教授告诉记者,热钱的大规模流出可能导致中国出现经常性的账户逆差和资本账户逆差,人民币升值的基本面将发生逆转,由此可能产生全面、持久的系统性金融危机。虽然现在的情形与1998年东南亚危机完全不同,但规范制度,禁止短期间大规模外资抽逃,提前防范,有益无害。
  如何管控热钱?张明博士的想法是两手抓:一手抓流入,调整人民币的现有升值策略,打消投机者的单边升值预期;一手抓流出,加强资本流出的管制,具体包括加强对外债的监控,对通过贸易和FDI渠道流入的热钱的识别和管理,对经常转移项目的管理,打击地下钱庄,收紧对中国大陆居民和我国香港居民自由换汇的额度等。在他看来,“非常之时需用非常之策。”
  “现在,重要的是要尽快去弥补价格体系中的缺陷。”网民思朴的应对招数更“朴素”。在他看来,解决唐家山堰塞湖的经验值得借鉴,这个时候需要强有力的指挥,需要专家的分析指导,需要执行者执行到位,更需要的是对风险成本的左右权衡和当机立断。他说,“从来没有最好的时机,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相关稿件
· A股低位徘徊可否阻挡热钱冲击? 2008-07-01
· 越南:热钱没有大撤退 2008-06-30
· 日本《产经新闻》:热钱威胁中国金融安全 2008-06-30
· 热钱究竟藏在哪里? 2008-06-30
· “白金”拉动“热钱”“炒棉花”变“做实业” 200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