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CPI拐点初现 通胀压力未减
    2008-06-13    作者:李画    来源:国际金融报

  昨日(6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显示,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7%,较4月CPI指数增幅有所下滑。但食品价格季节性供求平衡、输入型通胀压力依然巨大,加之价格管制具有不可持续性、央行能否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并存,因此,称目前通胀压力有所缓和仍为时过早。

未来食品价格或反弹

  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5月食品价格上涨19.9%,非食品价格上涨1.7%。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4月份下降0.4%;食品价格下降1.3%。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认为,我国面临的主要是结构性通胀。5月CPI指数涨幅大幅回落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价格的回落。连续两个月,农业部和商务部对农产品价格监测都有所下降,这与5月CPI走势吻合。
  猪肉价格回落直接推动农产品价格下降。同时,随着进入夏季,蔬菜瓜果供应量充足,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平衡。
  以往的“五一”黄金周,今年代之以劳动节和端午节小假期,也对食品价格的下降起到了一定作用。
  因此,以食品价格下降为主要动力的CPI增幅回落有一定的季节性和人为因素影响,而且还面临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如果下半年生猪补贴政策不利或者季节性需求增加,有可能会使食品价格反弹,从而推动CPI指数反弹。”袁钢明说。

输入型通胀权重增加

  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基础性大宗物资进口国,曾有专家指出,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很快反映到国内各个生产要素上。
  这在6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有所应验。数据显示,5月PPI同比上涨8.2%。虽然最终公布的数据要低于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但5月份PPI增幅仍连续第五个月创出年内新高,也创下近3年来的最大增幅。
  作为CPI的先行指数,PPI的高位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严峻。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从未来趋势看,国际输入型通胀将是导致国内通货膨胀重要的压力来源,这也意味着决定CPI走势的因素复杂,如果国际初级商品价格仍继续上涨,CPI反弹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我国对成品油和电力价格等重点领域的价格管制与CPI有很大关系。但郭田勇指出,价格管制是阶段性的,一旦放开,CPI就会出现大幅反弹。
  此外,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5月CPI涨幅回落,从紧的货币政策功不可没。但是由于未来宏观经济发展风险较大,从紧的货币政策能否持续也是衡量CPI会否出现反弹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稿件
· 让工资跑赢CPI从理论转为现实 2008-06-13
· CPI涨幅回落难言通胀形势好转 2008-06-13
· CPI告别“8时代” 2008-06-13
· 工资涨幅超CPI致通胀是杞人忧天 2008-06-13
· CPI涨幅虽趋缓但通胀压力未减 200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