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实录-中国经济:在“两难”中前行
    2010-07-07        来源:央视网

    中央高层密集调研,总理坦言,宏观调控面临“两难”,中国经济究竟正在面对怎样的难题?又如何在“两难”境况下寻求突破?《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两难”这是温家宝总理最近关于当前宏观调控形势的一个描述,温总理所说的“两难”,到底是怎样的困难?在经历了特别困难的2009年之后,又开始回升的中国经济,又会不会面临再一次探底的风险呢?
    今天我们现场的两位评论员是马光远,以及我们的特邀评论员,来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的张燕生所长。同时我们也欢迎电视机前各位登陆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或者加入号码是123456789的QQ来发表您的观点,稍候的节目当中我们将给予关注。
    首先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的“两难”温总理究竟是怎么说的?
    中国经济形势面临“两难”,决策层密集调研把脉决策中国经济。
    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南长沙考察,这是即6月25上午主持召开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之后,温总理的又一次实地调研。7月3日上午,温家宝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特别强调,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我们不仅要大力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紧迫性问题。温家宝还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是好的,但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必须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此外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等近日也先后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进行实地调研。
    在中央密集调研的同时,国内不少经济学者发表了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学者普遍认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难”选择,主要是经济刺激政策如何进退?具体来讲,如何平衡房地产调控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资源价格改革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压力如何协调,外贸出口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两难等,如何在众多的“两难”矛盾中解读出中国经济的大势前景,公众期待着答案。
    主持人:大家看到中央领导在一连串的实地调研之后,提到目前我们的宏观调控其实是面临着“两难”的局面,那么这“两难”到底难在什么方面?我们听一听两位评论员的看法。
    马光远:温总理在讲的这个“两难”的命题的时候,我们看到有这么一个背景,也就是说从5月份以来,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一些指标,那么改变了一季度的那么处在高位运行的这么一个状态,一些指标出现了一些下滑。
    主持人:什么样的指标特别的明显?
    马光远:比如说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出现一些下滑,那么再一个我们看到,这个制造业经济采购指数也出现下滑,特别是我们看到发电量,还有运输业的这些指数也出现了一些下滑,当然股市已经成为全球下跌幅度最大的一个股市,那么再加上我们看到外部的一些因素,那么欧元整个危机现在还处于一个非常不明朗的情况下,那么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我们看到这个总理,那么一方面6月底的时候我们看到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那么对整个经济形势做了一个判断,做了一个分析。这个判断我们看到总理的正常表述这样的,是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也就是说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以前“两难”的问题一直是存在的,就国内来看的话。
    主持人:它不是一个新的现象。
    马光远:对,不是一个新问题,而仅仅是增多了,因为外在的因素复杂性超过了我们以前的预期;那么第二点,温总理讲“难”,并不是就“难”字做文章,他是在稳定一个预期,在鼓舞信心。他整个的态度应该是说肯定我们目前的经济增长的形势,但同时我们要对困难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不可掉以轻心。
    主持人:张所长,我想知道一下您的分析,在总理得出这个判断的背后,到底是哪些现象使他做出了这样的一个判断?
    张燕生:我想他主要是三对,有三对矛盾吧,一对矛盾,那么确实从中国来讲,也就是面临着从危机管理到常态管理的这么一个整个宏观调控政策组合的一个调整,这个调整中间它就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风险,也就是我们在调控的时候呢,是软着陆呢,还是会出现硬着陆?我觉得这是一个矛盾。因为我们大家知道这次的金融危机,也就是中国应当讲从去年的二三月份,就从这场危机的外部冲击下就已经服输,那么到了一季度我们GDP已经11.9了,应当讲中国是在这场危机被很多的国际人士称为是这场危机的受益者。
    主持人:就在这个波及的国度当中,我们的经济恢复状况是好的。
    张燕生:是最好的。第二个矛盾我个人想,就是“两难”,也就是我们现在我们的宏观调控在自主的调整,对吧,我们都是根据我们国内发展的情况来调房地产,来调我们的这个地方的政府的财务状况,来调整个的宏观经济的结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呢,就有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的风险,就是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会不会把全球拖入第二波,第二次探底,那么这个实际上对中国的不确定性是很大的。第三个,实际上我就觉得它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短期的增长,和中期的结构调整,和长期的改革,也就是这几个矛盾呢,它分别是短期、中期和长期,那么在今年宏观调控怎么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管理这种通胀预期,所以说这里头呢,就是说我们说宏观调控是艺术,稍加不慎呢,它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些冲击和不确定性的影响。
    主持人: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两难”的问题增多的局面之下,这样的一个艺术更需要被淋漓尽致的加以来发挥,那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对于温总理所提到的宏观调控过程当中的“两难”问题增多,会有着什么样的一些感触呢?我们现在马上就来听一听他们的声音,我们也请导播将我们网友的信号切进我们节目的现场,这位网友,你好。
    网友: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你好,欢迎你加入我们节目现场的讨论,今天我们关注的是温总理提到的宏观调控过程当中“两难”问题的增多,对这样一个现象你自己在生活当中有一些感觉吗?
    网友:有的,我们2006年的时候,我们高中的时候,房地产就已经红红火火了,那时候差不多大盘6000多点,到现在的2000多点,一下跌了很多,因为这几年中国房地产一直特别特别火,百姓也聊得火辣辣的,房地产商炒得火辣辣的,政府也高兴的火辣辣的,也就是前一段时间二套机制出来之后呢,听说楼市似乎是降温了,但是这个降温我看房价没有明显的下跌,而房租不跌反涨,成交量微跌,那么我猜这次房价会不会有一个报复性的上涨呢,所以我非常关注温总理的这次行动。
    主持人:那你担心什么呢?
    网友:我担心中国它一直走经济下滑的道路,因为我们是学金融的,我们研究过1992年的日本跟越南的金融危机史,我发现这中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为1992年的日本当时也是炒房地产炒得非常厉害。
    主持人:好,谢谢你参与我们节目的讨论,现在有不少的网友通过网络传来了他们自己的一些看法,来,我们一块来感受一下。
    这位叫“黄河之滨”的网友提到,“我们的经济发展结构一直就不平衡,希望借助这次经济危机很好的调整发展结构,拉动内需,从根本上改变出口型导向经济,中央政府的领导很辛苦,但我们更需要实质性的进展,我们需要质变,现在到了该镇痛的时候了,涅盘吧,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持续发展”。
    再来看一位网友的观点,他提到,“目前要解决中国经济的两难困局,勇气比信心更重要,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去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哪怕苦3年,咬牙也要挺过去,袪除沉疴,须刮骨疗伤!”
    确实对于今天的中国经济来说,一方面我们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同时另外一方面呢,我们要解决长期的结构性的一些问题,那么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到底面临着什么样一些局面?我们一块来梳理一下。
    “复杂之年”,这是众多媒体盘点上半年经济形势时频频提及的一个关键词。
    2010年,尽管开局良好,但在后危机时代和经济结构转型期,两大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种种考验。据统计,今年前五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7%,出口增长33.2%,增势强劲。
    《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引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的观点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高位回调,但仍在正常水平之上,预计全年将增长9.5%左右,不会出现二次探底,但同时最新公布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6月份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和房价依然在高位徘徊,市场毅然处于观望期,有人提出担忧,如果欧洲债务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叠加碰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就会明显增大。
    根据经济学家的梳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六大“两难”问题,人民币升值若过快,会面临出口恶化,就业困难,不升值又会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既要增强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也不能再走过去一味扩大出口的老路,要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但相应的企业成本也会增加,房地产调控不可半途而废,但房地产大萎缩也对经济不利,节能减排要上调资源价格,但当前物价需要控制,宏观政策退得过早,有二次探底的风险,退得太晚又会加大通胀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分析说,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由政策支撑的回升向市场驱动的可持续增长的交替过程中,这段交替期非常关键。
    对不同的市场信号该如何解读?经济是否有二次探底的风险?宏观调控政策的节奏和力度该如何把握?争论还在继续。
    主持人:在刚才的这个短片当中,我们看到了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的不确定的因素,也许这些因素集合在一块儿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两难”的一些抉择,在刚才这个短片当中还有一个关键词屡次被提及那就是“经济的再次探底”,其实大家都很关心,当全球经济现在还在低谷徘徊的这一刻,中国经济会不会再次的探底?这是大家的担心。
    马光远:我看到这个7月4号的时候英国《泰晤士报》有一个文章,文章的标题是“要担心的事情很多,但不会二次探底”。它里边表达了一个非常核心的观点,是这样的,它讲被闪电击中两次的概率低,中国增长减速很正常,这个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第一个是全球经济刚刚经历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以后,那么事实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由于欧元危机本身再导致经济走向下滑的可能不大,这是对全球经济的一个预测;那么第二个是对中国经济本身它界定成一个减速,我觉得这个界定非常准确,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这种相对于一季度整个经济一些指标一些下滑本身是在放缓,但是增长仍然在继续,并不是讲的衰退、滑坡、探底,跟这些没有多大的关系,那么再一个从三驾马车的指标来看的话,无论是投资也好,还是这个进出口,还是内需也好,整个指标非常好,我们看一下前五个月的时候固定资产增长25.9%,那么这个增长的放缓是我们宏观调控有意放缓的一个结果,而是我们调控的一个目标,第二个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8.7%,基本上跟去年这个时候持平,那么再一个进出口33.2%,增长非常强劲,那么在这么一个指标下,一季度我们的增长达到了11.9%,二季度即使有些指标放缓,但是估计仍然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说中国经济出现探底,出现二次探底这个在事实上我认为根本不存在。
    主持人:其实在您的观点当中,我觉得您一直强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增长就是我们的主旋律,但是现在大家关注的是因为受到了现在的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的经济现在处于低迷的状态之下,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到底大不大?大到什么样的程度?会不会大到二次探底?张所长您的看法?
    张燕生:我的认为是不会。原因很简单,也就是说现在就是说即使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实际上来讲,从中国经济来讲,我们去年进出口拖累我们GDP3.9个点,今年的一季度拖累我们1.2个点,也就是我们会发现,在全球缩水的情况下,其实从我们国家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是放在稳出口的同时,也就是要扩大内需,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经济就是在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之间,以及在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外贸增长方式在这个方面,我们能够做更多的工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中国经济不但不会二次探底,而且中国经济今年全年的增长形势应当是不错的。
    主持人:两位评论员都给了我们很多的信心,那么在未来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如何能够突破“两难”的局面?稍候的节目继续我们的评论。
    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两难”的困局究竟如何破解?《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各位回到节目现场,在今天的《今日观察》节目当中,我们和各位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如何来突破两难的局面,我们来看看网友刚刚传来的这两幅漫画,第一幅漫画有一个很显著的时间,2010,我们中国经济这驾,这不是马车了,我们很习惯说这驾马车,现在应该说这驾牛车正在往前走,这个漫画反映出了什么样的一个问题?
    马光远:我们看到这是一个指路牌,那么上半年,我们把上一个牌子看成上半年中国经济是一个感叹号,也就是说没有大的问题,那么下半年怎么办,这个牛车给我们给出一个答案,中国经济仍然是一头牛在拉,也就是说总体来看,还是一个牛市,当然会走得慢一点,慢一点有它的好处,会更加平稳一点,会更加关注结构性的问题。
    主持人:但是不改它的牛气冲天的这个底气。
    马光远:对。
    主持人:好,再来看看第二幅漫画,这个上面非常有趣,似乎有一个人正在比出一个胜利者的手势。
    张燕生:我个人想这幅漫画我可能会做一点小的修改,也就是说这个漫画呢,实际上人们在担心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二次探底,那么我的回答是不会,那么不会的话这幅漫画应该画成什么样子呢?也就是说我们说第二个往下讲的这个部分的“V”,第二个应该倒过来,应该变成一个斜率比较平缓的继续向上的一个这么一个增长的态势。
    主持人:一个上坡的坡道。
    张燕生:上坡的坡道。
    主持人:所以把这两个“V”,我们要把它拆开来,另外一个把它倒过来,这是你理解当中的中国经济的走向。
    张燕生:对。
    主持人:刚才这两副漫画可能真的就描绘出了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当中的不确定性,包括了走向上的不确定性,包括了探底一个不确定性。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不确定性,媒体都发表了什么样一些评论和观点呢?我们也做了一下梳理一块来看。
    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媒体有话要说。
    新华社以六大“两难”问题考验宏观调控为题,总结了宏观调控中存在的大难题,文章指出,中国经济依然面临异常复杂的形势,复杂更多的体现在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上,体现在目前的调控并非非此即彼,而是要搞好各种关系的平衡。
    《经济参考报》,以宏观调控的诸多“两难”如何化解为题,探讨了如何解决宏观调控“两难”问题的出路,文章指出从表面上看两难矛盾增加,大多是今年才涌现出来的新情况,实际上不少问题都是经济运行矛盾长期积累或转化的结果,比如产业结构调整,之所以多年不见成效,与经济增长方式有很大关系,因为过分注重投资规模,忽视技术更新,不少传统产业长期以来走的是高耗能,低产出的路子,所以要处理好调结构与保增长之间的矛盾,首先得改变现有的主要靠扩大投资来带动增长的发展模式,解决宏观调控“两难”问题需有所取舍。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的文章分析了,宏观调控面临的诸多“两难”问题,指出,这说明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及方式还不够完善和成熟,经济自身还存在许多未被发现和克服的内升问题,我们不能期望宏观调控面临的所有“两难”问题,能够被一个或一组有效的措施,在短期内解决,只能适时地对宏观调控对象、目标、措施等进行相应的取舍和调整。
    《新京报》的评论文章指出,“两难”考验调控政策持续性不可否认,但在复杂多变却有可能恶化的外部环境之下,这些调控政策能否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将是调控成败的关键。以楼市调控为例,当前市场仍在僵持之中,市场的僵持体现了“两难”问题在增多,也是对政策的考验。
    主持人:刚才的各家媒体都聚焦在了宏观调控过程当中诸多的“两难”问题,事实上我们所关心的是在这样局面之下,中国经济如何在“两难”当中来前行?我来听听两位的分析。
    马光远:应该来说的话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看到,“两难”其实不是一个问题,也不是一个新问题,如果说中国经济真的有难题的话,我觉得最大的难题就是在于,我们改变一个什么样的观念,让我们在容忍一定经济增长的速度下滑的情况下,那么把主要精力放到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改革上面来,我觉得这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可能最大最大的难题,没有任何一个难题比这个大。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无论在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在确定今年的经济基本走势的时候,都讲到,今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那么在复杂的情况下我们既然确定了一个宏观调控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在调结构这么一个总原则,在转变发展模式的这么一个总目标情况下,保持经济一个快速、健康、平稳的发展,那么这个政策的目标,我觉得一定要坚持,不能朝令夕改,不能说我们外边出现了一点风吹草动,出现了一点复杂性,我们就要放弃既定的调结构的这么一个目标,如果说我们今天放弃,明天放弃,今年放弃,明年再放弃的话,我们什么时候才开始调结构,我们要把我们调结构的这个难题要推到什么时候开始。所以我觉得就政策本身来讲的话,我们看到很多的“两难”,我看到媒体总结的六难、七难,很多的“两难”事实上唯一的“一难”就是我们怎么样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真正开始调结构。
    主持人:什么时候采取这个动作。
    马光远:真正开始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主持人:张所长您觉得要突破现在这样的两难局面,我们到底要坚持什么?我们要调整什么?
    张燕生:我觉得首先要坚持就是短期的宏观调控要变得更加的“艺术”。
    主持人:你一直强调这个“艺术”。
    张燕生:因为这个“艺术”实际上我们会发现,实际上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的态势是不错的,那么我们的核心问题就是,第一,怎么能够就是稳定预期,因为你会发现现在看法,不但经济是“两难”,而且人的看法是非常非常不同的,怎么能够叫大家对中国经济有一个……
    主持人:共识。
    张燕生:对它的本质有一个看法,能够有一个共识,说稳定预期特别重要,因此这个“艺术”的这个宏观调控的核心的问题使中国好的基本面能够软着陆,软着陆到更好的增长基础上,那么中期我觉得调结构呢,我觉得核心的问题确实要解决需求结构的转变,就是怎么叫老百姓消费,怎么解决老百姓消费的钱从哪儿来?第三个就是产业结构要转变,也就是怎么能够叫现代服务业,人才密集型的这种服务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这些角度来讲,中期这些问题,我觉得从今年的下半年开始,要为明年的“十二五”打下一个好的结构转变的基础;那么第三个就是说,从长期看就是体制改革,因为我们所有的问题讨论完以后,走出“两难”的根本出路在改革。
    主持人:其实就归结到了这一点上来。
    张燕生:改革,对。
    主持人:对于当前的这样一个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两难”局面,一些经济学者和专家也发表了他们的看法,马上来看一看这些特约评论员的观点。
    针对当前面临“两难”的宏观调控局面,业界专家和学者也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认为,要警惕出现对经济增速下滑反应过度的情况,他建议要逐步淡出刺激政策,即使有面临下滑和二次探底的风险,也不能再继续刺激,因为如果经济刺激过度了,反而会导致经济增速回落,大起的越快,大落的也越快。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表示,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出现一定程度回调,但不会二次探底,相对于一季度较高的同比增速,后几个季度增速会有所放缓,但这只是经济增速在高位上的调整。
    经济学家樊纲近日发表文章提示说,必须注意因经济过热而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免泡沫破裂引起失业率上升,根据经济理论,所有危机都是由泡沫或过热导致,因此只要能成功防止泡沫,便能防止危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认为,今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有所回调,还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应当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灵活的调整政策的力度、节奏、重点,防止恶化人们的预期,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预测,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会降至8%左右,考虑到政府对目前经济指标下滑的担忧,新经济刺激措施有可能卷土重来。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腾泰认为,中国经济有波动,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放缓的压力,但是全年经济如果保持在9%以上,整体上是健康的,不能叫做二次探底。
    主持人:看得出来对于中国经济下半年的发展,大家都会有不同预期,包括中外媒体给出的预期也各不相同,在这当中你可以看到乐观的态度,谨慎的态度,甚至是悲观的态度,那么今天我们现场的两位评论员对于中国经济下半年的发展趋势,你们的态度和观点是什么?
    马光远:应该来看的话,从数据上来讲的话,中国经济那么2010年总体形势,总体应该说是比较好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事实上为我们结构调整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和一个很好的时机,这个时间窗口我觉得我们应该抓住,那么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永远靠刺激性政策,这样的“药”来维持,我们说吃药是对病人来的,那么中国经济如果说总体比较健康的话,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个“药”不能总是吃,所以我觉得到下半年的时候,那么对于以前刺激性的政策如果要进行退出,那么下一步其他的结构调整的政策如何跟上?改革如何跟上?那么这才是中国经济最大难点和推动点。
    主持人:张所长您的看法?对下半年经济的预期。
    张燕生:我想只要保持我们政策宏观政策的连续性,这样一来的话,能够使我们整个宏观经济都能够保持一个平稳的增长,那么我们……

  相关稿件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夏粮收购喜与忧 2010-07-06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千人计划”:广纳海外贤才 2010-07-05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跌跌不休”话股市 2010-07-01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世界杯里的经济账 2010-06-30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第三方支付:走入“阳光地带” 201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