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散弱”困住茶产业 做强优势农产品
    2010-06-28    作者:胡洪江    来源:人民日报

    持续干旱造成今年云南春茶减产。“各地经销商和消费者都很关注云茶产量和价格的变化,表明云茶在全国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杨善禧说。
  茶叶是云南的特色产品。然而,云南茶业“小散弱”的格局,成为云茶产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上的绊脚石。
  在云南的高山深谷间,盘亘着一条与丝绸之路齐名的古代中国通商要道。唐宋以来直至民国时期,这条通道上终年行走着运输茶叶、粮食和食盐的马队,后人称其为“茶马古道”。

  去年茶农人均纯获利仅391元

  云南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和天然基因库。云茶的代表——普洱茶,其历史可以上溯至汉末三国时期。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云南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已达531.9万亩,居全国第一位,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达到480万亩,占总面积的90.2%。
  “云南还是中国茶产品最大的原料市场。国内生产的速溶茶、茉莉花茶、奶茶等,70%至80%都是用云茶做的原料。”云南省潞西市志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富恒告诉记者。
  然而,“全国最大茶园”的丰富资源优势却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2009年,云南茶叶工农业总产值为85亿元,虽然同比增加了22.44%,但在整个GDP中所占的份额却微不足道。若按全省600万茶农计算,茶农人均从茶叶产业上纯获利也仅为391元。
  另据海关统计,2009年,云南茶叶出口5985吨,出口额为1508万美元。不仅出口量少,折算下来,出口单价在每公斤2.52美元左右,远低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茶叶出口单价。
  “小散弱”是云南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也是制约云茶大发展的瓶颈。

  一个县就有160多家茶厂,总年产值才1亿多元

  据记者了解,仅位于云南西部边陲的龙陵县就有大小茶厂160多家,然而年产值总共才1亿多元;云南十大茶叶基地市之一的潞西市拥有10多个茶叶商标,却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也没有一家一线龙头企业。
  “这表明,云南茶叶产业仍普遍处于低水平竞争阶段。品质差异不大,谁也显不出来,特色不鲜明会影响品牌的形成和扩张。”李富恒说,“即使勉强能够形成品牌,企业也大多会因经费不足而难以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广。”
  已经跟茶打了22年交道的潞西市德凤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凤美无奈地说,德凤公司年生产销售各类茶叶产品在800至1000吨左右,但自有“德凤”品牌所占比例却不到30%,大部分产品为替其他大品牌所做的来料加工。“‘德凤’茶的口感不比大品牌差,只是知名度弱了一点。”
  “目前只能说云南有许多茶叶商标,离品牌化运作还差得很远。”大益集团勐海茶厂董事长邓增永说。如果不注重营销渠道建设,尤其是茶馆、茶叶销售店等终端建设,那么就算广告做得山响,消费者买不到茶,企业照样难有经济回报。

  打造大品牌,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5月11日下午,潞西市七八家茶叶企业的负责人聚到一起,商议组建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生产速溶茶粉。“现代社会节奏快,消费者对便捷化饮茶的需求越来越高,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等应运而生。速溶茶粉的应用前景广阔、附加值高,只是投资大,个体企业难以独自承担。”潞西市茶叶协会会长杨安贵说,合作公司尚在筹建,已有知名食品集团前来洽谈合作。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是云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
  据介绍,2008年,大益普洱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传统工艺最好的保护就是在传承中创新。几个月前,大益集团在茶叶企业中首家引进色选设备进行茶叶初选,再拿到人工检剔环节以提高效率;勐海茶厂使用的可拍照显微镜可以将人眼看到的显微图景拍下来,以实现对茶叶感观审评与理化检验的结合。
  邓增永认为,中国茶叶企业过分强调特色和差异化,忽略了标准化,很多茶叶企业收到什么原料就压制什么茶,难以形成稳定的品质和风格。就整个行业而言,标准化生产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中国茶叶市场过分强调名优茶,一饼茶动辄上千元,不符合大众消费需求。“茶的本质是健康饮品,这是包括茶叶企业在内的各方都应努力倡导的一种理念。只有消费者愿意端起茶杯,这个市场才会充满活力。”

  相关稿件
· 安徽将实施茶产业“241”振兴工程 2009-05-26
· 谁来“拯救”普洱茶产业 2008-12-01
· 鲜叶比白菜还便宜 谁来"拯救"普洱茶产业? 2008-12-01
· 江西樟树:油茶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图] 2008-07-21
· 凉茶产业:“火爆”背后的发展之困 2007-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