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阅读:张五常系列书
    2010-06-23    邱恒明    来源:腾讯财经

    张无常系列作品中,最值得向大众读者推荐的是《五常学经济》,从中我们能看到经济学大师是如何炼成,且能了解到“经济学要怎么学才对”的建议。但在我接受该系列图书及静心翻看完《五常学经济》之前,我有诸多理由否定它们,总觉得图书应该这样,不该那样。其后对《五常学经济》的阅读体验提醒我:这样的框框,那样的规矩,都过于局限,束缚了自己,又绊住了别人。
    2009年末2010年初,如何评论张五常系列图书是我的最大困扰之一,但在一口气读完《五常学经济》时,我已经释然。
    正因为自己过于顽固,苛求地希望张五常系列图书是这样而非那样,和柳红认为《吴敬琏传》是这样而非那样,有相同的心理。因为这样的共同之处,我便把本期高端阅读所要推荐的张五常系列图书与“柳吴之争”连在了一起。
    初闻《中国经济制度》即将出版,该书号称张五常近二十多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书,张五常自己认为《中国经济制度》与成名博士论文《佃农理论》皆是传世之作,自然万分期待,自然又在看到书之前奔走相告: 2010年出最值得期待的经济读物乃《中国经济制度》也。
    一日,书捧在手,顿觉头脑轰鸣,大有受骗之感:这只是一篇文章而已!只是一篇演讲稿而已!而且在很多场合已经看过。只是加上了英文,或者说先有英文文章,配上了中文,就构成了210页不到的可售25元的小书。
    接下来,我看到了《五常学经济》、《多难登临录》、《货币战略论》、《新卖桔者说》等陆续出版。全是文章集的东西。文章集的东西,薄薄小册子能说是书吗?这是我之前的疑惑。
    为什么文章集的东西就不能是书?为什么发表过的,广文流传的东西就不能成书?为什么一篇中英文的东西扩大字体变成210页组成的文稿集就不能说是最重要的著作了。
    图书的体例从来没有标准化过,也不需要标准化,单就薄薄的文章或厚厚的图书这样的外相,是判断不出优劣的。只不过,之前我自以为找到了评价一本书好坏的标准而已。
    我们经常引用一名家名言:我的作品只要有一个人认可,一个人从中受益,我就满足了。
    按照这个标准,《五常学经济》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因为至少我已从中受益,已得到启发。
    且不论赴美之前,张五常的中小求学际遇中有多少叛逆、神奇、夸张的故事。赴美之后,张五常学习成绩一飞冲天,从结识阿尔钦、赫舒拉发等名师,并成为“入室弟子”过程中,我们能阅读到张五常出奇的目标坚定、勤奋、天才。这些章节,对我们教育子女,自己勤奋求学能有不少启发。
    为何在华人经济学家群体中,张五常能傲视群雄,成绩斐然。张五常自己总结:“我的秘方是先创作然后求学,不是先求学然后尝试创作。”“求学一般求成见,是创作的大忌”。
    张五常认为,让自己的想象力纵横学术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不管束。因此,张五常的建议是,“只要孩子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父母要让孩子自由发展。”
    《五常学经济》一书,除了能看到如何适应并得到国外教授认可的一些启示外,我得到的教诲是:独立思考,无限勤奋,多面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后一个章节中,张五常贡献出:“经济学要怎样学才对”,这对经济学专业学生或欲图补充经济学知识的学子而言,多具适用呀!
    因为张五常大师的名号,又从来特立独行,语言尖刻,文笔夸张,却全具原创思想,我认为,张五常系列书值得珍藏。按照这样的理解,张五常文章集是不错的大众经管读物。
    以前都是一叶障目,过于自作姿态,过于困于图书形式。
    其实,《中国经济制度》在香港已出版3次,其实从《五常学经济》中我们认识了一个经济学家,认识了他的文风,他的思维。这些感受只有堪称优秀图书才能带来的。张五常短短的篇章中,他的个性、经济学观点能植入读者之心,引起共鸣,这是许多经济学传记不能达到的。
    《五常学经济》透露出来的经济学大师是如此智慧、崇高,经济学是如此多元有趣。能带来这样的震撼,从而让读者印象深刻,这正是张氏的文笔和语言,也是张五常系列图书值得收藏的依据所在。
    今天重提张五常系列作品,是为感谢该套书激发的新见识,是为感谢图书出版方所作的贡献。同时也为之前断然否定一本书、一种类别书表示羞愧之心。(本文由删改)

  相关稿件
· 张五常是最合适的“经济学传教士” 2010-03-19
· 张五常的经济学智慧 2010-03-19
· 张五常的经济学"烈酒" 2010-03-12
· 品读张五常 2010-01-27
· 【访谈】张五常谈中国经济三十年 20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