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开阔的人生》-谈创造
    2010-06-18        来源:经济参考网

    为什么运动会上,我们的“草上飞”“翻江蛟龙”和“铁布衫、金钟罩”都不见了呢?
    为什么我们后门的喜马拉雅山,总由外国人征服?

    写一本我们的秘笈

    初中时,我常偷看武侠小说。母亲一不注意,就掏出武侠小说,听她走近,再把小说藏起来。

    武林盟主

    看武侠,我最爱的情节,是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被仇家一掌劈下悬崖,醒转时,发现自己正巧掉进一个洞穴。突然闻到异香,循香找去,原来是由一个奇怪的果子散发出来。这时正饥肠辘辘,也顾不得那果子是否有毒,一把摘下来吃了。突然腹痛如绞,拉了一泡奇臭的大便之后,居然觉得身轻如燕,原来吃的乃是千年才成熟一次的灵芝仙果,不但脱胎换骨,而且顿时增加了一甲子的功力。
    接着往洞穴深处走去,看到一位坐化的老僧,身边留下一本秘笈,或在岩壁上刻着许多图像。少年磕头拜了师,把师父埋葬之后,便照着秘笈和图像练功。由于灵芝仙果的帮助,没多久就练到“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境界。于是轻轻一跃,便飞出洞穴、飞上悬崖,以少年英雄之姿,锄恶去奸,雄霸武林。
    “多好啊!”我常阖上书想:“谁能猜到这迷倒天下女子的俊美少年,竟是不久前,被仇人追杀落崖,手无缚鸡之力的笨小子。而当他一出手,各大邪派的高手掌门,就一一倒下,又是多么过瘾的事?”
    我想,这正是青春少年,都爱看武侠小说的原因吧!那里面有另一种公主和白马王子,让我们幻想自己也能这样一步登天。
    他可不是一步登天吗?那是多么亿万分之一的机运。落进山洞、吃到灵芝仙果,得到武林最高的秘笈,天下最美好的事,全落在他身上了。
    只是,我偶尔也会想,他自己的努力在哪里?难道一本秘笈、一个仙果,就能把一个毫无武功的人,一下子送上武林盟主的宝座?

    “壁虎功”与“传音入秘”

    那时候,同学们也常在一起“臭盖”,有人拿出《易筋经》,说练了之后可以缩骨,连手铐也铐不住,监牢也关不了。
    也有人说书上讲,在地上挖个深坑,脚上绑铅块,每日站在洞底,试着往外跳,有一天跳出来了,“轻功”就练成了。卸下铅块,能一跃就上房顶。
    还有人说练“壁虎功”,是先拿一条木板,斜靠在墙头,每天走上走下。隔一阵子,就把木板靠近墙,立得陡一点,还是在上面练走。就这样,木板愈立愈直,最后根本贴在了墙面,那就是练成的时刻,可以像壁虎一样,“吸”在垂直的墙壁上游走自如。
    更有人学着尖声讲话,说这是练习“传音入秘”,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之外,跟特定的人说话,而旁人听不见。再不然,则是拿树叶扔来扔去,说有一天可以练到“飞叶伤人、米粒打穴”的境界。
    说者目光如炬:“要知道,中国高手若是跟洋人过招,一拳打过去,表面没事,却能让对方五脏移位。西方拳王如果一拳打来,中国高手根本不用躲,一运气就能把对方弹出几丈;再不然用吸星大法,让敌人的拳头被吸在高手的身上,怎么用力也抽不走。”
    跟着有人附和:“可不是吗?别以为洋人篮球打得好,据我老头说,以前某队有个点穴高手,洋人运球到篮下,高手轻轻一点,洋人就像个雕像一样不会动了。”
    大家都眉飞色舞、眼睛冒出奇异的光彩,好像中国突然变成天下第一强国。
    只是,有时候我也想,为什么运动会上,我们的“草上飞”“翻江蛟龙”和“铁布衫、金钟罩”都不见了呢?为什么我们的“异人”都在高山,而就在我们后门的喜马拉雅山,却总是由外国人征服呢?

    我们在哪里?

    几十年了,这些疑问总袭上我的心头。每次在运动场上,看中华健儿败下阵来,我都这样想。
    近几年研究中国体育史,看早期“马王堆”出土帛画上的“道引术”,我更想:为什么中国人有那样玄妙的吐纳、采补的功夫和“炼丹”“辟谷”的方法,却在以前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呢?
    学国画时,我们要临摹“名家巨迹”,学习古人创造的各种“叶点”和“皴法”;学书法时,我们要临法帖,学“永字八法”;学功夫,我们要练拳法,跟着师父摆出“白鹤晾翅”“抱虎归山”;学京剧,我们常分“梅派”“程派”“谭派”的不同唱腔。
    那些都是前人创造的典范,古人多伟大啊!如同“武林秘笈”,只要一本到手,就能雄霸天下。
    问题是,那伟大的是古人,还是我们?
    请问:我们自己在哪里?

    祖传秘方与武林秘笈

    前几年,去北京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走进一个“四合院”,经过一进门的“照壁(又称“影壁”)转入“垂花门”,到达内院,我突然有了领悟。
    看!在这中国沿用了几千年的四合院里,每一扇门、每一个窗,都对着中间的天井。想想,一家几代,每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敢多表现自己?
    你必须收敛,做到长幼有序;你必须收敛,做到敦厚自持。在这院里,最权威的话是爷爷、爸爸说的;在这村里,最权威的话是族长说的。
    如果你位卑,就算你有理,也很难表现。
    你学会了标榜。说这样是对的,因为爷爷说的。说这规矩不能改,因为是祖宗传下的。说那个药方包治百病,因为是家传秘方。说我的画法最好,因为是临摹古代名家的。说我的“字有出处”,因为我是练王羲之的《兰亭序》。
    我相信,这种崇古的风气,很早就有了。连汉代刘安写的《淮南子》都说:
    邯郸有位乐师,因为名气不大,很少人学唱他的曲子。有一天,他谱了个新曲,骗说是古时名家李奇写的。果然一下子,众人争唱,而且认为这是首少有的好曲子。后来知道真相,又再也没人唱了。(语译)
    古人倒是对这种现象有个说法,是“尊古卑今,贵耳卑目”,也就是宁可重视听说的,而不重视亲眼见到的。当他们这样说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感觉,这种“言必称尧舜,事必称古人”的态度,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创新呢?

    当八国联军来的时候

    更大的问题是口耳相传,最能渲染扩大,于是以讹传讹,把许多真实的事,加油添醋地说得玄而又玄。人们也就宁信那玄而又玄的东西,如同我年轻时,在武侠的浪漫与奇遇中,满足自己的空虚与幻想。
    只是这样做会不会造成不务实?会不会有时在骗自己?当自称不怕洋枪洋炮的义和团,引来八国联军,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之后,我们有没有记取历史的教训,好好检讨我们文化中“虚夸”的部分,再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东西?
    古人很伟大,我们写的字,都是他们创造的。但是我们也要很伟大,我们要用祖先传下的字,写出一本“我们自己的秘笈”!

  相关稿件
· 《悬崖边的贵族》的断想读书留香 2010-05-18
· 得书在缘,读书在悟,藏书在心 2010-02-26
· 于丹:读书像"老牛吃草" 2009-12-22
· 网络时代必读书 2009-10-09
· 当当网第三届中国网民读书节举行 200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