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了“将才”,也别成“酱菜”
一本书,创造了一个职场流行词——“酱菜”员工!
    2010-06-11        来源:经济参考网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主管的职员也非好职员。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总是抱着热情和理想,经过几年的磨练,一些人成为将才,而另一些人则原地踏步。究其根源,如杜书伍先生在《将才:让年轻人少奋斗三年》一书中所言,在于“思考习惯”与“任事心态”不同。
    所谓“任事心态”,概括起来就是“被动”或“主动”。优秀员工和主管能够突破公司内部、外部环境,扩大思考的范畴,并积极主动提升职务价值。而普通职员则依赖环境,得过且过。不仅成为不了“将才”,反而成为“酱菜”员工。
    柏杨曾将中国文化中糟粕概括为“酱缸文化”,是中国人劣根性的表现。其解释是,任何民族的文化,如同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人身处其中,就被染污。
    企业作为一个小社会,也是一个小酱缸,各种陈规陋习传承,产生一批“酱菜”员工。这些员工有一些共同特点:
    懒惰:酱菜长期封存在坛子里。“酱菜”员工在公司浸泡久了,便不思进取,不愿求变。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自己不愿走,也赶不走。他们上班时间吃早餐,上网偷菜,QQ上闲聊,能少干就少干,能不干就不干,刚上班就盼着下班,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似乎恨不得眨眼之间日落西山。一天八小时,真正用在工作上的微乎其微。
    消极:酱菜腌制久了,没有色彩。“酱菜”员工生活工作也没有光彩。初来咋到的热情消退,遭遇几次挫折便心灰意冷,没有了抱负,丧失了追求。以“混”为荣、以“混”为乐,爱与人吹嘘自己多么会“混”。
    抱怨:酱菜是黑的,“酱菜”员工内心也充满了黑暗,和负面的情绪。他们整天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公司制度不合理,抱怨上司太严苛,抱怨同事不合作。他们劳骚满腹、怨天尤人、愤愤不平、寻找借口。
    妒嫉:酱菜是酸的,“酱菜”员工心理也是酸溜溜的。他们对追求上进的同事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甚至到处散布谣言,诋毁攻击。
    你是将才,还是“酱菜”?如果你五年职位和职称都得不到提升,就要好好检视一下自己是否快要成为“酱菜”了。
  相关稿件
· 《悬崖边的贵族》的断想读书留香 2010-05-18
· 得书在缘,读书在悟,藏书在心 2010-02-26
· 于丹:读书像"老牛吃草" 2009-12-22
· 网络时代必读书 2009-10-09
· 当当网第三届中国网民读书节举行 200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