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实录-高盛集团欺诈丑闻:凸显金融衍生品监管难题
    2010-05-07        来源:央视网

    遭遇美国证交会指控,高盛深陷“欺诈门”,控辩双方各执一词,金融市场百年老店面临信任危机,《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王小丫):大家好,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高盛集团传出的欺诈丑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日前对高盛集团提起民事诉讼,指控高盛集团在刺激抵押贷款业务金融衍生品交易当中有欺诈行为,致使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尽管这个案件还在审理当中,但是这一针对全球最富盛名投资银行的诉讼,给金融界再次敲响了警钟。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高盛集团为何会陷入欺诈的丑闻当中?金融衍生品交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监管者应该如何有效的进行监管?今天我们将就此展开评论。
    今天我们的评论员是霍德明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的丁一凡先生。欢迎您,同时请大家登陆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或者加入号码为123456789的QQ群来参与我们的讨论,稍候我们会关注到您的留言。首先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新闻背景。
    高盛陷入“欺诈门”,美国证交会指控高盛欺诈投资者,这条新闻令金融市场再生波澜,4月16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向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指控高盛集团在涉及刺激抵押贷款业务,金融产品问题上涉嫌欺诈投资者,造成投资者损失超过10亿美元,指控称高盛集团被指控销售了一种基于次贷业务的抵押债务债权,但未向投资者披露大型对冲基金,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对该产品做空的关键性信息。为这项交易,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2007年向高盛支付了约1500万美元的设计和营销费用,美国证交会公布的起诉书长达20多页,期间,列举了大量的细节,包括相关产品的分析,高盛ACA等关联方在此案中的角色,投资策略及来往文件,以及当事人土耳的个人邮件等各种证据,证交会执法部门主管罗伯特库扎米在一项声明中说,高盛的错误在于一方面允许客户做空该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却向其他投资者承诺该产品是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推出的,他还表示高盛的这一金融产品新颖且复杂,但其中的欺诈和利益冲突却简单而老旧,针对指控,高盛连续发表两份声明进行反驳,对美国证交会在法律上和事实上完全没有依据的指控表示失望,一位纽约房地产律师说,如果证交会在案件调查中有新发现,不排除其他执法部门的介入,甚至有提出刑事诉讼的可能,但前美林著名分析师亨利布洛杰特认为,美国证交会证据不足,未来证交会与高盛很有可能达成和解,高盛会破财消灾,支付数亿美元了事,4月27日,美国参议院针对高盛在相关交易中存在欺诈嫌疑等问题,举行了长达10余小时的听证会,高盛这家美国最大头行的五名现任高级职员和两名前任高管先后作证,并接受质询,最后出场的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凡对相关指控和猜疑予以否认,在证词中他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表示强烈异议,认为由于交易的复杂性,外界对其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对于大举做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猜忌,贝兰克凡说,尽管高盛在过去这两年的金融危机中整体盈利,但在房地产业务亏损了12亿美元,对如此解释,参议员们并不买账,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主席卡尔莱文指责高盛仍在欺骗民众,他认为,高盛在交易中与客户存在根本利益冲突,这场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猫鼠游戏,究竟如何发展,引人瞩目。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这个高盛集团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起民事诉讼,主要就是针对他在金融衍生品交易当中的一些欺诈的行为,我想先请教一下丁先生,您给我们解释一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概念是什么?
    丁一凡:金融衍生品是一个时间上,出来时间不太长的一种金融机构之间交换的一种商品,它本身不是一种资产,它是在金融机构所拥有资产上面衍生出来的一种东西,比如说金融机构它可以有一定的资产,它可以有一些机构的债券,它可以有一些实物比如期货,石油期货或者是金属期货都可以,然后在这个上面就可以引申出另外的交易,这种另外交易就叫衍生产品,这个衍生产品有几个特点,一个就是说它是一种帐外的交易。
    主持人:帐外的。
    顶一凡:它不是体现在银行或者是金融机构帐面上,帐面上体现比如我拥有多少桶石油,我有多少这个,但是在帐外它可以跟其他交货它用一种保证金的东西,我花比如说十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或者更少的保证金,就可以保证我在未来的时候交易这种产品。
    主持人:也就是说有一定的虚拟性在里头。
    丁一凡:很大的虚拟性,另外一个呢,它有一个特点就是说看不见,就是别人看不见,它是有保证性,所以它有一个很大的杠杆性,就是说他用很少钱用保证金这种收入,用很少钱就可以撬动一笔很大的交易。
    主持人:这个赌博的成份在里头。   
    丁一凡:对,这里面有很大得赌博成份,而且有人确实就为了这个事情去进行赌博,比如说当年英国一个非常大的银行叫巴黎银行,他当时一个交易员在新加坡就赌日经指数,赌这个指数的时候他就做了很大的东西,这个东西又是帐面之外的,所以他的银行没发现,结果他赌日经指数要上升,结果日经指数却下降了,最后赌这个事赌输了,结果把全部的银行资产全都赌上去了,所以这个巴黎银行就垮台了,而且这是一个几百年老字号银行。
    主持人:所以它这个风险性非常大。
    丁一凡:非常非常大。
    主持人:那霍教授这一次我们注意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高盛的诉讼当中主要就是针对他的这个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具体的内容有哪些?
    霍德明: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证交会它是针对高盛在次贷金融衍生商品上涉嫌诈欺投资者造成10亿美元的损失,高盛是一个中介者,所以他做了两件事情,对于卖方,卖这个金融产品这方他也收费,比如他让设计衍生金融商品的这一个公司叫保尔森公司,他在卖他的商品的时候,同时这个保尔森也是一个对冲公司,基金对冲公司,他也可以做空这个市场,当然就是他知道将来次贷可能发生危机了,好,对不起,对于高盛的公司,他把这个产品卖给其他人,买方就是一般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投资者,都是一些大银行,而高盛把这个产品卖给这些投资者的他的时候,卖他的时候并没有透露,透露就是我刚刚讲保尔森基金公司设计产品的这个人和这个公司,他曾经有对这个产品他曾经做过一些投资或者投机的行为,换句话说他是个中介者,他没有把设计产品的这个风险告诉这个买产品的投资者的风险。
    主持人:那刚才两位评论员给我们介绍了金融衍生品交易一个概念,以及这一次高盛被诉讼的一些具体的一些内容,那么现在我们来连线一下我们的特约评论员,听一听他对这个事件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汤勇军(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助理教授):这个事情本身是在高盛的掌握之中,因为他的经验比较丰富,高盛现在的做法就是他肯定不会软弱的去应对,因为他觉得这里面政绩很弱,当时已经做了一些措施了这些措施包括全国第一季度的报告出来,赚了很多钱,其次他们又刚刚请了前奥巴马政府的首席法律顾问,试图把高盛和这些员工,是个人行为还是公司行为把它分开它不会妥协,当然它也会从法律上解决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猜测会和解,所以对高盛自己来讲,这件事情是本身不会影响特别大,带来的损失也是有限的。
    乔安娜(路透社财经评论员):作为华尔街最有影响力的银行,这起诉讼是金融危机以来,高盛遇到最大的危机,这场危机是由美国次贷抵押贷款部门的崩溃引起的,所以许多实施救助的欧洲政府,都把矛头指向高盛,正如批评家所说得那样,高盛不仅对危机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还从中获益,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高盛就欺诈指控发表了详细的反驳,不过许多分析家都认为,长期看来诉讼肯定会影响高盛和欧洲同行的关系。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让普通的老百姓对于这个金融衍生品交易逐渐的也从媒体上了解和熟悉了,那么我们现在就做了一个小短片就是把美国这个金融衍生品的一个发展过程,就集中的梳理了下,我们一起来了解。 
    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是如何一步步被创新出来的,并发展到今天这样泛滥的程度的,1974年美国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攀升,信用严重紧缩,刹那间,许多基金公司的高回报债券沦为了垃圾债券,这时一位美国的传奇人物横空出世,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他成立了一家专门经营垃低等级债券的买卖部,四处游税,寻找愿意购买垃圾债券的人,经他推荐的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垃圾债券的年收益率能达到50%,不过几年过后,就不断有人状告米尔肯违法经营,掩盖股票头寸,帮助委托人逃税,隐藏会计记录,米尔肯最终被判处10年监禁,赔偿和罚款11亿美元,并禁止他再从事证券业,米尔肯虽被关进监狱,但他创新的理论并未被金融界抛弃。进入90年代,金融环境竞争加剧,华尔街创造出了更新的金融产品,给虚拟经济打入兴奋剂,其中,由摩根大通于1995年开发出来的信用违约调期成为了金融衍生品中的明星,信用违约调期通俗的讲,就是给那些有可能出现违约,欠债的高风险债券或者抵押贷款买个保险,如果没有违约,卖这些特殊金融保险的公司,比如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公司就坐等赚大钱,但是一旦出现违约事件,比如次贷危机,房主断购,雷曼兄弟,贝尔斯登这样的就要承担巨额的损失,信用违约调期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烈追捧,其规模从2000年的1万亿美元暴涨到2008年3月的6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经济中的超级堰塞湖,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公司就是在几天之内被信用违约调期拖累致死,这次高盛出世的金融产品,债务抵押债券也是一种从2000年左右开始流行的复杂的新产品,通俗的说,债务抵押债权就是用复杂的技术手段,把高风险的债券抵押贷款打包,评级卖给机构投资者,投资者基本上无法判断美丽的金融包里到底包含了怎样的垃圾和毒品,风险被转嫁到了哪里也不清楚,所以完全是一种冒险的对比游戏,整个抵押债务市场的高峰时期是2007年估计当时全球市场上交易的总额高达4180亿美元,高盛此次涉嫌欺诈案件,只是抵押债务市场的冰山一角,人们发现当年的美林证券,今天的摩根大通,瑞士信贷都在操作债务抵押债券,希腊等国家的主权基金也大量的拥有类似的债务抵押债券,这使得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更加让人担忧。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这个金融衍生品交易因为它自身的一些特性,其实在金融界内部就是在金融界的人士当中还是比较受追捧的,但是从这个高盛事件发生以来大家都在问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金融衍生品交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了,我们请两位评论员来解读一下。
    丁一凡:说金融衍生品吧,它的交易不是一直有,最开始的时候在美国市场是不允许进行这种交易的,真正开放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是1996年,当时这个克林顿搞了一个法律,通过了这个等于说美国市场上解除了这道管制,实际上当时这个美国是不是开放金融市场的这种这种衍生品交易是存在很大争议,但是他的两任财长鲁宾和萨姆斯都跟他说,说这个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这个数量并不大,而且交易的金融机构都是非常专业的金融机构,因此他们会非常自律的不会出什么问题,而这两个人鲁宾和萨姆斯不是偶然的,恰恰都曾经在高盛公司担任过要职,过去参与金融交易的都是些专业人士,都是大银行,专门的投资银行,而这个在历史上是有变化的,因为过去呢,这些大的银行都是跟今天不一样,都是无限的责任公司,也就是说那些非常非常有钱的人,他们要玩儿资本,他们去搞这种比较大的交易,而且所谓金融创新的交易,这样的话,如果赢的话他们会赢很多钱,如果输了的话那也没什么可说的,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钱,但是最近以来这些事情开始发生一些变化,静悄悄的变化,变化在于就是过去这种有职业这种人炒作的大资本的东西,慢慢的把一些普通的小股民也掺进去了,就是因为这些大的投资公司,这些大的金融公司,投资银行,他们本身也上市,他们本身上市,他们去成为股票公司,然后别人的小股东不知道,觉得他们业绩非常好,能得到利益,小股东去买他们的这个东西,可是这一些公司,经营的风险非常非常大,如果他们损失或者他们失手的话,他们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就是市场对他们的股票的信心,所以他们的股票会大跌,这样的话,这些投资这些风险很大的投资银行的小股东就受损了。  
    霍德明:这次金融衍生品交易,高盛自己认为他觉得没什么问题的,就是说他对于这个证交会对他提出的诉讼,他的理由就是说我卖的这个对象尤其是这些银行它本身就是专业投资的专业金融机构,所以你应该懂这些风险,这是第一点。第二个他认为说我卖给你产品其实是经过一个独立客观的一个公司,叫做ICI公司他来确认的,所以对不起,这也跟我没有什么利益上的冲突。第三个他特别讲说有关于当初保尔森这个对冲公司他的一些行为,我没有必要把它公布出来,因为这是市场惯例,但是就刚刚整个,我们的丁老师提到的整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来看,的确证交会对于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原来是不太过问的,因为他第一个很小,既然交易双方都有能力承担这个风险,第二反正愿赌服输,但是后来情况慢慢变了,就是原来这些所谓买金融衍生品的人或者机构他变成是一个很大的公司了,银行里面他拿股东的钱去买,所以这里面牵涉到杠杆原理就非常大,当银行去买金融衍生商品的话,如果的造成损失的话,这个的话时候国家就不能说我不管它了。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就是各个行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就是创新,那么如何在金融发展的过程当中把握住创新发展,同时也把握好风险与监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稍候继续我们今天的评论。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矛盾出现时当如何面对,《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好,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我们今天关注的是有关高盛欺诈丑闻这个事件的评论,现在我看到有一些朋友给我们发来一些漫画,我们先请两位评论员来解读一下。
    丁一凡:这个漫画太传神了,它是一个金融大鳄,然后上面大概都是投资者,不过这个大鳄穿一个隐性的白色的衣服,这个地方指的就是金融大鳄肚子里面到底在卖的什么药,到底金融商品衍生商品里面的所谓的猫腻在哪儿,外面人看不到的,难怪这些投资者会被金融大鳄拉的昏天黑地的到处转。
    主持人:那么这个高盛事件之后呢,世界各方媒体对此也是非常的关注,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媒体各方的评论。
    高盛涉嫌“欺诈门”,百年老店引关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蒙约翰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该事件损害的是高盛的品牌和政治影响。我想,现阶段,没有人愿意和高盛扯上关系,华尔街日报评论说,如果美国证交会的诉讼得到法庭支持,将从政治层面推进对整个银行业的监管,还可能使政界人士和监管者去关注困扰着金融体系的核心冲突,《中国日报》文章,如果欺诈和误导盛行,必将影响各国民众对投行印象和感受,最终将创造出一种要求严格监管,甚至过渡监管投行业的社会氛围,到那时投行业将自食苦果,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高盛事件已经成为金融危机中的一个鲜活案例,再一次敲响金融监管的警钟,《新华社》文章,高盛与美国证交会作为市场与监管的代表,两者之间的博弈还将继续甚至可能升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起金融危机以来具有标志意义的诉讼将在金融界激起巨大的反响,英国首相布朗日前表示,每天在伦敦市场交易的资金数量巨大,高盛的行为很可能对人们起到误导作用,21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世界经济复苏好于预期但风险尤存,并强调发达经济必须修复和改革金融部门,金融市场缺乏效率和监管失效,促成了危机,应予以纠正,以增强金融体系。

    主持人: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了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一些特点,作为投资者来说,他怎样保护好自己的利益,那么作为监管者来说又如何更有效的进行监管,两位评论员有什么样的建议?
    丁一凡:美国的金融监管都是分开,也就是银行管银行,证券管证券,而银行不允许经营证券,银行只能够存贷款。然而在这种,在比较大的国际金融背景下,美国银行就说这个很不公平,因为欧洲就没有这种规矩,欧洲银行可以混业经营,你想欧洲银行它的利息就比我们高,他赚的利润比我们高,这样美国的这种监管就限制了我们的法律,限制了我们的盈利,因此他们就拼命的推推推,最后从里根到克林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变化之后,最后把美国的所有银行监管东西都给公开了,然后美国的银行也变成所有事情都管的银行,可是在这种背景下呢,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就有点不够用了,比如说对银行的监管原来是美联储来管,但是这个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说他们搞的这些金融衍生品是我根本就看不懂的,我们美联储的官员都看不懂这些金融衍生品是怎么回事,所以他就出事了,因此现在就开始重新讨论这种金融监管的时候,人家又重新提出来了,说是不是要改变整个的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也就是说把这个过去的这种银行证券分开监管的东西合二为一,这就是现在他们美国国会提,比如说奥巴马政府提出来,之前布什政府已经提出来,他们的计划之一都是要重新成立一个,把所有这些功能统一起来,交给美联储来管,美联储就会成为一个超级的金融监管机构,这样是不是能解决问题,其实金融投机因为有这么大的风险和这么大的泡沫实际上历史经验证明,也未必监管,就是统一的监管机构就能够真正保证监管有效。
    主持人:那霍教授您认为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霍德明:我想第一个如何保障投资者合法利益,这个对于监管机构来讲一个最容易方法就是让高风险、高杠杆、高博弈的这种金融衍生商品不让他贩卖,这个是我们国家目前在管理衍生商品的时候采取这样一个哲学的,所以他既然这么高的风险不让卖就是了,至少我还可以保障一些投资者所谓他的利益。
    主持人:至少一些中小散户可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霍德明:那当然,对于一般中小散户就不懂这个东西,要他卖,那肯定是最后结果是没有办法预测的,第二个对于监管机构,他要对于这样子的一个商品监管我觉得最重要还是对金融机构它本身,尤其他资本金的充足率,我们刚才一直提一个杠杆原理,他如果资本金非常少的话,杠杆原理杠杆比非常大的,所以你要让杠杆变小,当然资本金多充实一点,比如我们这次二套房的房贷,我们就让他说提高了50%,你看让它的杠杆降低很多了,所以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同样的,你也是加大金融机构,谁要卖这个玩艺,我就让你资本金提高,杠杆增加了,对不起,资本金增加了,杠杆变小了,金融风险自然而然就会降低一点,这里面也会牺牲掉一些所谓经济的效率性。
    主持人:就像这种四两拨千斤的现象,就尽量杜绝它的产生。那么好,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特约评论员他的观点。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从一般的判断来说,我觉得并不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已经听到很多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只不过这个问题出现在高盛,所以大家感觉比较震惊,所以说对市场信心,肯定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关键的问题可能就是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怎么纠正,我觉得可能是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说以后信息披露的要求要提高,(产品)卖给谁了,尤其是还有其他的投资者,再去做其他的投资行为,应该让购买你的产品的人能够知道。第二个就是涉及到以后像投资银行也好,或者其他一些中介机构也好,出售风险比较大的产品,是不是要求它,比如说自己必须持有一部分的产品,这样的话可能会影响它的行为。
    沈中华(台湾大学财务金融学系教授台湾金融管理学会理事长):高盛在卖这一个产品的时候,虽然他有利益冲突的问题,可是我们也想想看,每一个商品在(卖)出去的时候,其实都要有信评公司来做签证,所以信评公司也应该负起连带责任,但是美国现在对信评公司没有做积极的管理,第二个就是代销这些基金的银行,如果你自己不了解这些产品,真正的风险与报酬,你怎么可以代销,其实也要负起连带的责任。
    主持人:那最后我想问两位评论员,对于这个金融风险的防范这个问题上两位有什么样的建议?
    丁一凡:金融风险的防范从来都是政府特别特别关注的问题,然后这次危机这么大,各国政府可能在金融监管方面都会加强力度,这个东西呢,可能会导致许多后果,一个就是说他可能使得金融管理得如此严格,以至于金融业不会是一个像过去一样或者像过去20年一样,是一个赚大钱的领域了,这样的话就会影响到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所以这个事情如何把握在监管,也就是说在这个归置这些金融企业活动的同时和如何让金融活动为我们的经济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之间,是一种走平衡木的一种游戏。
    主持人:政府应该引起相当的重视。
    霍德明:大家都知道,金融业本身他原来是服务实体产业的,但是金融业本身还有另外一个生命力,他会自己创造无限大的利润的,这一点上面其实就造成这次金融危机根本原因,由于监管机构跟不上金融业本身它自身的创造利润这个动机,那怎么办呢,将来这个监管肯定是监管机构要看当时的金融业如何服务当时的实体产业……

  相关稿件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透视美日贸易摩擦:艰难海外投资路 2010-05-06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破解网络视频版权瓶颈 2010-04-27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拯救希腊 2010-04-26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给保障房更多保障 2010-04-23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尽快厘清保障性住房职能 201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