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条必走之路
专访《世界的人民币》作者孙兆东
    2010-04-13    作者:记者 李晓辉/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4月3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宣布推迟公布汇率报告,使中美汇率博弈变得扑朔迷离。
  人民币如此备受关注,正如孙兆东在其《世界的人民币》书中所述:“在如今这个几乎人人都能大侃特侃‘经济’的时代,人民币理所当然地是个社会目光关注点。富豪们关注人民币,因为他们要时时提防着自己的资产缩水;小康之家关注人民币,因为他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让钱生钱,尽快成为中产阶层;没多少钱的‘穷人’关注人民币,因为他们不但要解决眼下的温饱问题,更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够感受一下当个有钱人的滋味……”
  近日,《世界的人民币》作者孙兆东就大家普遍关心的人民币相关问题,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科学利用升值预期

  人民币升值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需把握整体和长远利益

  《经济参考报》:4月2日,《经济参考报》刊发《多个行业人民币压力测试结果不乐观》一文后,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有人反对人民币升值,认为这将对我国出口产生严重影响,造成大量企业倒闭、人员下岗。但也有人支持人民币升值,认为这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并促使资本挖掘国内市场。你认为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
  孙兆东:的确,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天如果人民币出其不意地一次性升值,将不仅影响到国际汇率市场,也将影响到中国的资本市场,影响到我们的企业利润、百姓的实际购买力,甚至影响到国际关系方方面面。
  其实,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各行业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尽管我们的进口商会直接受益,出口商会因为我们的商品变得更加昂贵,使海外竞争对手受益;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股市、楼市也会产生影响,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升值的幅度和速度。如果升值是在数月或几年里逐步进行的,那可能会吸引大量投机性“热钱”流入,推高国内资产的价格,包括股价和房价。如果是突然一次性升值,并且升值的幅度大,则远期升值预期就会变小,同时这一政策出台可能会被视为我国货币政策的进一步紧缩,从而会降低国际资本的流入热情,国内的股价和房价会因此产生低迷;如果一次性升值幅度小,会给国际热钱和投资带来未来升值的想象空间,加剧境外资本向中国的流入。
  因此,我个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我们准确计算,系统设计,把握整体和长远利益,并做出一个战略性安排。同时我们的政府应当本着科学审慎的态度进行决策,不应仅仅受国际压力影响,应着眼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就目前中国整体利益来看:人民币对外升值比贬值有利,人民币预期升值比立刻升值有利,渐进性升值比一次性升值有利;当前,科学利用升值预期做好人民币国际化则更好,也更为科学。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货币”未来的发展目标

  到了21世纪中叶,人民币将与美元、欧元一道实现这一目标

  《经济参考报》:你在《世界的人民币》书中预测:“在21世纪的前30年,人民币将成为世界主导货币之一。到了21世纪中叶,人民币将与美元、欧元一道,共同完成一项人类经济生活的重要变革———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货币’的目标。”你的预测依据是什么?
  孙兆东:能排出这样的一个时间表,来自两个方面的前提和信心,一是中国经济延续过去30年的发展,并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历史潮流下,获得良好的国际经济政治的发展环境;二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在本次全球经济危机后得到正确的转型。也就是,我们从“微笑曲线”的资源和制造端,成功转向以高端制造为依托的设计和品牌端转型。那么,再过20年左右,中国的“货”就会达到《世界的人民币》书中所提到的,主导货币国家货币国际化需要的物质基础,到那时,我们的“货”,必然要求我们的“币”实现其国际经济贸易的主导作用,水到渠成,这也是百年来主要国际主导货币国家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
  今天,我们能切身体会人类的进步,人类进步的速度是不断加速的。特别是全球信息产业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一体化的未来,高科技成为和平和发展的重要支持手段。因此,从货币本位的发展历程,我们坚信信用货币的未来发展,最终会走向“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货币”的目标。

  人民币国际化至少逾越三大障碍

  内部条件还不完备、各种“陷阱”值得警惕、外力阻碍不可忽视

  《经济参考报》: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哪些困难?

  孙兆东:目前看来,横亘在人民币国际化征途上至少有三大障碍。
  第一,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内部条件还不完备。与历史不同时期实现货币国际化的英国、美国、日本相比,我国尽管近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速,但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人均GDP仅3000多美元,全球排名低于100位,相当于世界人均GDP的1/3。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如果此时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势必造成证券市场巨大波动,进而冲击人民币汇率,甚至重演2008年在越南发生的货币危机。再是,国内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先进的现代银行体系,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亟待升级,主要出口产业的附加值、技术含量和价格弹性低;特别是中国的巨额顺差虽然开始减速,但仍然保持数千亿美元的规模,这与国际化中通过贸易逆差输出人民币的要求相去甚远;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匮乏,也影响了人们在境外持有人民币的意愿。
  第二,伴随货币国际化过程而自然产生的各种“陷阱”值得警惕。首当其冲的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国际金融投机利益集团久经沙场,经验老到,只要能掌握足够数额的人民币,就有可能抓住机会将1997年对亚洲货币的狙击行动复制到人民币上来。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受到货币国际化的影响,给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造成冲击。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尚未完成,若过快推进国际化,可能造成我国的出口、就业和FDI大幅萎缩,进而伤害整体经济的稳健性,甚至掉进日本在上世纪日元国际化进程中遭遇的“空心化陷阱”。
  第三,地缘政治因素的外力阻碍不可忽视。货币的国际化不是单纯的金融角力,而是大国在政治、军事、技术、文化等方面综合国力的对弈。对于当前乐享铸币税的美元等国际货币来说,绝不会甘心将已经占领的市场拱手相让。更何况我国所采用的政治体制与西方大相径庭,西方阵营不会轻易放松对中国的遏制。一些国家肯定会充分卡住“人民币国际化”的通路,用这张牌在国际政治对话中增加自己的筹码。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更应创新

  人民币国际化可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经济参考报》:你在《世界的人民币》书中列举了英镑、美元、日元等国家的货币国际化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你认为,当前人民币应如何国际化才能避免前车之鉴,真正实现强国的货币崛起?
  孙兆东:我认为,2010年是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也应是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年,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可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效缓释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和楼市的高风险震荡。然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更应创新,当前要从五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抓住良好的国际环境。
  第二,要正确利用好人民币升值的国际预期。历史经验表明升值的预期下是国际化最好的推进期,也是其他国家最愿意储备我们货币的时候,有利于外汇互换和人民币结算的实施,因此要加快推进货币互换。
  第三,充分利用好货币电子化的科技支持。时下,全球货币体系在信用本位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国际化的历史机遇更多地是在于科技手段,电子货币应用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第四,以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快推进人民币贷款和供应链融资的推广,配合人民币结算,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家交易。
  第五,要继续大力推进和创新贸易人民币结算。

作者小传

    孙兆东,从事投资银行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16年,高级经济师、客座教授,获中国期货执业资格。2008年率先在国内提出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和资本调控建议。先后出版《次贷危机》、《越南“危机”》、《国家破产》等全面反映新世纪国际金融危机的系列图书,其中《次贷危机》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最有影响的300本图书”,并被《CIO》周刊评为“2008十大年度书籍”。

  相关稿件
·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 2010-07-01
· [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2010-06-08
· 《悬崖边的贵族》的断想读书留香 2010-05-18
· 得书在缘,读书在悟,藏书在心 2010-02-26
· 于丹:读书像"老牛吃草" 200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