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中国的经济制度》
    2010-01-25        来源:经济参考网

    ●读书之前特意看了一下手中的三本书的目录——《五常学经济》、《中国的经济制度》、《多难登临录》。按照这样的顺序读完了《中国的经济制度》。很畅快,没有预先想到的困难。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术语,在《五常学经济》中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对于经济学,只是懵懂。但是对于张老的一片爱国之心,深有体会——对政府的策略,痛心疾首,而大声疾呼,甚至痛批;但是斗转星移,事实的呈现,又让张老自叹其误,坦诚道歉!这种胸怀,不是现在各路所谓的大事、大家所能够拥有的。蝇营狗苟之辈,总是显尽本领,把自己上了色的光彩展现给大众,而自命不凡。殊不知,历史总能验证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错与对。坦荡的胸怀,让我对这位华人经济学家有一种尤然的敬意。特别是他对民族家国的一片赤子之心,让我热血沸腾。
    同时,短短几十页的文字,重新给我们梳理了30年来,国家复兴的前后曲折。多少人在不断地求索、不断地试错,不是仅仅为那些绩效奖金,而是“只想为国家做点事”,让人在乱世中又看到中国的希望与明天。
    想起《十月围城》的一段对话:
    阿四说“这三年来,我一闭上眼,就是阿纯”
    重光带着思绪的眼神说“我一闭上眼,就是中国的明天”
    人,是需要有理想,有信念,有执著的。就如张老不断地探索实证经济学领域,探索五千年文明中国的未来一样。

    ●拿到这本书后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第一次深得经济大师的作品这么浅显易懂,道理讲的非常明白,至于正确于否我深得并不重要,关键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且说实话,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学家获得不了诺奖,不是有一句说叫做:不经过实地考察,怎么能发现问题。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坐在一起讨论那些你跟本就没有亲眼看到的事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特别佩服五常教授为了验证自己的学术观点,亲自下到最甚至去观察中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那往往中国的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特别是海归,只会张着嘴巴说话,古话不是讲,站着说话不腰疼吗?没办法,讲不明白那些事情就用一大堆数学上的东西把你蒙着,你连这些都不懂,怎么能理解我说的话呢。

    ●武打小说里面,宝刀不老的英雄最后好像都没什么好下场。或者被打败,或者献身武术。这也正好说明了一个事实,从来就没有宝刀不老。即使我们从来不愿意面对这样的事实。美人迟暮,英雄末路,这是谁也逃不过的。
    张老怪是一个异数,不但在经济学领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学术巅峰能维持四十年,是天降大幸。张老怪曾称赞杨小凯能人所不能,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区区晚辈,五常老人为老怪确实不敬,是真名士自风流,只是旁人不解而已。天下学人何其多?无如五常之狂。天下狂人何其多?无如五常之学。学佛利民讲真话,学艾智仁孩童般发问,学来学去谁都不似,只是成就一个独一无二的张五常。
    《中国的经济制度》今日成了五常老人学术生涯的封刀之作,我辈幸得一见,实是平生快事一桩。本书、本长文可传世,五常老人不止一次自赏。当然,我看不到这种自赏有什么过分之处。
    虽然知道英雄总要谢幕,但是仍掩不住伤感。杨小凯已逝,五常老人封刀。华人经济圈从此谁执牛耳?后起诸君,众语喧哗,可惜令人失望、人云亦云、违背良心比比皆是。摩挲五常老人、杨小凯先生等著作,遥想当年佛利民、科斯、艾智仁等大师风采,抚古念今,恐怕逃不过一声叹息吧?

    ●我不是学经济学的,只是对经济学感兴趣而已。以前也经常关注张老的文章。今天终于收到了张老称之为封刀之作的《中国的经济制度》,内心是异常喜悦。一个下午及晚上,连看了三遍。每读一遍认识增加一层,也算差不多了解了中国经济增长30年奇迹的源头和核心。其中带给自己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为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为了国家的发展竭尽所能而感动!其下中国所谓的经济界,有多少真正的能人之士?尤其是说真话的人?!
    可以为30年取得的成就为国家感到高兴,但现在却又要为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了!书的最后说的好“今天所见,神州未富先娇,为争取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大局的人那么多,效与愿违的政策层出不穷”,看来,这不是经济学家的悲哀,更是整个中国和民族的悲哀!
    张五常是个传奇的人,爱他的爱的五体投地,恨他的恨的牙根痒痒,但是我想这本书会让大家都接受(除了前言中一贯的目中无人,当然他有目中无人的资本)。
    一口气读完了(很少能有一口气读完的书),感觉意犹未尽,正如他自己所说这也许只是他的大作的一个章节,可是他不会再写这些大作了。
    有很多感受,突出的有两点: 
    一是读完这本不厚的大书,不由自主地想起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两者的大气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大家的作品。 
    二是在视角上很独特,其研究问题的方法论值得所有学人学习和借鉴。
    另外,这是双语的,英文也值得夸赞,特别是最后一篇中科斯的原版录音整理的原文的确很好很感人。

    ●在大学期间,就听闻先生的大名,但是原因种种,没有完整地拜读其著作! 
    今适缘再遇,一口气通读全书,中英文版,如沐春风,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耳目一新,先生思路独到,见解精辟,远见卓识,让我更加惭愧。
    科斯九十余岁,无常先生七十有余,尚且精勤,愚二十余岁,年轻气旺,岂可苟安处逸,置家国、学识、修养而不顾,弃平生之学、之志于世,而今为领导决策,为苍生安康,岂能心安堕落?
    无常先生之人品、学识让我钦佩万分,惭愧不能自己!
    此书对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分析之认真,思路之清晰,实属罕见。正如杨小凯先生所说:我佩服的人很少,可我真的佩服他(张五常)。
    强烈向关注中国发展,关注中国的朋友推荐。 

    ●张教授的书向来读的过瘾,这本“小书”更是如此,说是小书,源于字书不多,却是极精辟。比起别的洋洋几十万字,却不知所云的书,堪成大书中的大书。今天书刚到就读了一遍中文部分,以后还要读英文部分,反复读读。好书,过瘾。

    ●对张老的理论创新我很赞同,但对其一些偏激之处是有看法的。此文通篇看下来张五常对自己理论正确性极大自傲,他的交易理论是对中国有影响的,但我们主打的思想是顾准以及学习美国等先进制度,张氏理论与经济改革的某些巧合处也正是西方制度借鉴科斯社会成本理论,且中国的经济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县与县的竞争,县与县的盲目竞争也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害处,尤其房地产。再中国前几年的经济最主要是外贸的收入比较多,依奈外贸比国内需求大的多。这几年县与县的合作或相互借鉴与合作,莫忘了中国经济各地区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平衡性。这几年中国人群收入差距的扩大化,使得社会矛盾越来越严重,张五常却置之不理,而且加以诋毁《中国新劳动合同法》,不明白邓小平的稳定压倒一切的概念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但他的合同交织理论确是一种新理论的突破。让我很感动的是科斯对中国的关心,科斯的英文实在写的好,与《圣经》英文的前几段有的一拼。祝科斯长寿。

    ●与其说这是一本书,倒不如说这是一篇文章。张五常认为这篇文章是他学术生涯的一个句号,同时也认为这篇文章是他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篇(不是之一)。
    这篇文章是应诺奖获得者、交易费用学派的创始人科斯之邀,为其举办的一场有关中国经济研讨会而作的文章。这篇文章致力于研究是什么促成了中国三十年来的经济奇迹,从字里行间看得出老人家对中国三十年成绩的肯定和自豪。他在文中说,许多学者致力于批评中国哪里做得不好,的确中国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如果写书的话可以写一百本,但是,中国一定是做对了什么事情,才造就了三十年来的巨变。他分析,有限资源的使用必然导致竞争,而约束竞争的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资产权利(即产权的私有);二是等级和资历制度(即按照官阶大小分配资源);三是法例管制;四是宗教与风俗。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即是从等级与资历分配原则走向以资产权利为分配原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十三亿人摆脱贫困的愿望蕴含了巨大的能量,而高佬分析,中国特有的县之间的竞争机制是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基本动力。
    他说理的部分可以慢慢看,因为我一时还没有接受他的分析框架。但对书中更多的是赞同,一是他对朱镕基的称赞和欣赏;二是他对近几年宏观政策的不认同;更重要的是看出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他说科斯以98岁高龄举办一场关于中国的研讨会,在研讨会结束时说了一段话,让在座的人热泪盈眶。其实,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有这种冲动,觉得有许多像高佬和高佬书中的人在,中国的未来有希望。高佬写道,1983年,他与一群老同志在北京会面,他不客气地讲:“你们把国家搞得一团糟,要替我把国家修理好。”高佬和这些同志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位与高佬熟识的县长,工作拼搏,但工资很低,每月只有三百美元左右,高佬怀疑是什么驱使他奔走,含蓄地问,那位县长半天才搞明白高佬问什么,他说:“教授呀,我只想为国家做点事。”

  相关稿件
· 《中国的经济制度》读后感 2010-01-22
· 《中国的经济制度》 200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