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可试验 但应回报投资者
    2009-10-23    黄湘源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创业板开盘在即,是驴是马,遛一遛就将知道了。不过,如果如某教授所说,“创业板将是对中国股民进行‘买者自负’教育的最佳试验场”,那么,不管人们原来对创业板寄予怎样的期望,现在,说什么都来不及了。
  有人说,创业板是中国的纳斯达克。现在看来,至少在“市梦率”的创造上,中国的创业板比美国的纳斯达克也许将不遑相让。前三批创业板“新星”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近60倍,最高市盈率高达82倍,不仅把纳斯达克现在的平均市盈率远远地甩在了后头,而且大有直追A股历史上有“泡沫发生器”之称的主板高市盈率发行前三甲之势。未来的创业板是不是出得了中国的微软,目前谁也不好说,但市盈率变成市梦率,则行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创业板新股发行定价的高市盈率,不仅透支了未来的业绩,而且也使得其现在所恃以骄人的净资产收益率,或许会成为不确定性的变数。由于这些超募太多资金的幸运儿,在上市交易之前还来不及披露超募资金的使用计划,人们担心,如果被多圈的钱不能用于正途,或者产生不了效益,那么,原来唯一值得二级市场所期待的成长性,也就成了难以充饥的画饼。
  创业板发行定价的高市盈率取向,并不符合创业板企业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的特点。这与其说是  “尊重市场和投资者意愿”的市场化产物,不如说是违背市场规律和投资者意愿的结果。询价制表面上似乎很市场化,其实,本质上不过是极易受到机构操纵的拍卖机制。机构为了获得自己的认配份额,报价一概不怕高而唯恐比别人低,不仅连自己对该股原来的基本估价被置之于脑后,而且一点也不顾及二级市场还有没有可以交易的空间。竞相攀高的发行市盈率,不仅让发行人在对超额募资事先缺乏使用计划的情况下成倍地多圈了钱,造成市场资源的浪费,加大资金使用的风险和业绩预期的不确定性,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它严重透支和压缩了未来二级市场的交易空间,使得未来进入二级市场的创业板新股,一开始就面临高开低走或破发的极大风险。
  诚然,对于创业板的风险,尽管有关方面并非没有尽到风险教育的义务,但是,仅仅满足于对风险揭示的验证是远远不够的。现行发行机制对创业板风险没有能够防患于未然,这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令人费解的是,这样的高市盈率发行,不但盗用了“市场化发行”的名义,而且还被有些人当作“封杀”二级市场的“炒新狂潮”的市场管理法宝。这除了说明对一级市场功能定位的理解大有问题外,也反映了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歧视。这是一种匪夷所思的股市文化,作为市场监管的指导思想,这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
  创业板开盘的风险,现在看来,可能主要已经不在“逢新必炒”,而是市场有没有信心。尽管目前的我国股市并不缺乏流动性,但有关资料显示,到目前为主,创业板开户数还不足主板的二三成,即使已经开了户的投资者,很多也还在观望。在这种情况下,严阵以待的防炒监管不啻拒人于千里之外,不利于维护创业板开盘交易的稳定。
  在笔者看来,即将开盘的创业板,首批上市新股无论是高开低走,还是破发,都只能说明发行市盈率的“就高不就低”不是创业板的正确选择,而并不说明创业板的失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对于创业板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则未尝不是好事。在这方面,国庆前后在香港地区上市新股走出“破发魔咒”的经历,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示范。中国中冶、国药等5只国庆前在香港上市的新股接连陷入破发的泥淖,根据被套其中的香港“股神”李国基的说法,是因为“将原本价值1元的股票抬高到2元甚至3元发行,令大部分新股上市时已属鸡肋”。其后上市的江晨国际等四新股吸取教训,采取中下限定价的策略,不仅成功地避免了破发,而且激发了投资者重新入市追捧的热情。这充分说明,如果以后上创业板的新股能够吸取盲目追求发行市盈率高定位的教训,给二级市场留一点空间,那么,创业板的未来是大有希望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业板不是不可以创新和试验,但是,它首先应该成为尊重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并尽可能让投资者获得良好回报的投资场所。

  相关稿件
· 反弹很可能在首批创业板上市前结束 2009-10-23
· 创业板应该怎么玩 2009-10-23
· 创业板:财富“兵工厂” 2009-10-23
· 创业板更须警惕庞氏骗局 2009-10-22
· 姚刚:多措施严控创业板爆炒 200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