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重新起航
    2009-10-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双方决定在高速铁路、通信设备及核能发电等领域签订规模达55亿美元的经济合作协议。双方还签署了包括俄气与中石油能源战略合作补充协议在内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协定。双方合资的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还通过控股方式获得东西伯利亚两块储量达600亿立方米天然气田的勘探开采权,成为首个获准控股俄罗斯天然气田的跨国公司。今年以来,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却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2月中旬,俄主管能源的副总理谢钦访华,两国达成250亿美元的石油开发贷款协议,久拖不决的远东石油管线中国支线终于破土动工。6月中俄签署《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俄承诺在今后三年内大幅增加对中国天然气出口。
  中俄能源合作之所以能够迅速进入这样一个全新的局面,一个直接原因是去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在金融危机引发的西方投资大规模撤离和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双重打击下,俄连续十年保持高速增长的经济陷入巨大困境,中俄双边贸易额也首次出现大幅下滑。2009年1-7月中俄双边贸易额只有205亿美元,同比下滑了36.5%。身为总理的普京现要直接对国计民生负责,纵有深谋远虑,也不得不以从经济危机中脱困为优先考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俄能源外交重心开始向东倾斜以寻求更多市场以确保本国能源产业稳定,俄对华能源合作也随之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积极性。此次在北京举行的中俄能源对话上,俄主动就中俄天然气、核能合作等问题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这在双方能源谈判中还属首次。俄气总裁还承诺将投入巨资兴建基础设施,以实现未来3年内向中国全面输出天然气的计划。
  中俄能源合作在金融危机这“第三只手”的撬动下突然进入“快车道”固然令人欢欣,但双方接下来的合作是否就能“一马平川”,恐怕“谨慎乐观”。中俄远东石油管线从谈判到达成协议,再到今年正式开工,反反复复历经波折。中俄天然气谈判其实在2006年就已开始,两国签署的《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中规定,俄罗斯将于2008年修建东、西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但备忘录签署后,俄方一直没有动静。直到今年俄政府通过修建从萨哈林经哈巴罗夫斯克直达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远东天然气管线决定后,中俄才达成天然气合作谅解备忘录。但随即宣布双方因价格分歧谈判无法取得进展。此次中俄虽然签署了天然气领域的补充协议,但在价格问题上俄决不会轻易松口。
  和俄罗斯一样,许多新兴能源大国为保持长期稳定的油气收入,纷纷将目光放到了中国这个金融危机后唯一保持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实体,中土天然气管道和中哈第二条石油管道年底即将建成,中国与海湾国家、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刚刚签署长期液化天然气供应协定表明,中国现在不仅成为各个能源供应方竞相追逐的对象,而也成为国际能源界的权重市场之一。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中俄能源合作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结构性转变。俄罗斯谚语云,“迟来的总比不来的好”,中国人也同样深谙这个道理,而且现在有更多时间和更多资本。因此,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未来可期,在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更多的商业合同可能出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阿列克谢·米勒13日在北京表示,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量可能为每年700亿立方米,明年还可能签署有关对华出口液化天然气的合同。

  相关稿件
· 普京访华看点多 中俄合作终升级 2009-10-15
· 普京访华助力中俄能源实质合作 油、核、电推进 2009-10-15
· 中国学者解读中俄海关合作 2009-10-15
· 中俄草签每年700亿方天然气进口大单 2009-10-14
· 中俄近期有望货币互换 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