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媒体报道,生产控制阀的美国控制组件公司近日承认贿赂中石油、中海油等中国6家企业人员,全球不干胶巨头艾利丹尼森公司贿赂中国官员受罚,而就在今年2月,摩根士丹利向SEC提交文件称,公司发现一名中国区地产雇员“似乎有违反《反海外腐败法》的行为”,随后,两名中国区地产主管宣告离职。而对于大摩在中国相关涉嫌受贿者,目前正在调查中。
这一情况令人震惊和不解。因为早在2006年底,就有媒体报道称,针对跨国IT巨头IBM、安讯、日立和德普、德国西门子等“洋贿赂”贿赂中国官员或企业、医院管理人员的情况,国内民间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事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
然而,两年后的2008年底,即便是有德国相关部门公布了有关西门子在华行贿信息并对西门子处以13亿美元的罚金,但在中国,包括电监会、卫生部、建设部等相关部门进行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均没有涉及西门子,甚至是否就西门子在华行贿事件展开有针对性的调查“指令”都没有,对于商业贿赂尤其是洋贿赂常常需要别国“自我揭丑”才能发现的情况始终未能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求最大程度地追求资本利润的外企在中国“洋贿赂”始终依旧是“呈上升趋势”:2006年的时候是“10年内呈上升趋势”,到了2009年的今天,已经不得不修改为“10多年呈上升趋势”了。
“洋贿赂”的盛行,固然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和严格有关,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是行政性垄断资源过多,是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造成了相关国企的行政管理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权力”集中并且不透明所致,这使得本应该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改善服务因而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把过多的精力用于贿赂或投机钻营等手法赢得市场份额(因为这样也能多快好省地在市场中“取胜”),这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通过严惩企业搞商业贿赂进而促进企业的竞争力的社会效果迥然不同,这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一些知名外企的国际竞争力的确非国内无数企业所能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企业内部的监管机制及整个社会对企业的外部监管环境非常严格所致。近些年来,我们虽然也在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优化企业尤其是国内知名企业的发展环境,但是实际效果并不能尽如意,“洋贿赂”近十多年在国内“呈上升趋势”这一情况足以说明这一点,更让人痛心的是,这些事件的被发现还大多是这些企业在其本土被发现或主动向相关监管部门交待。即使是在这样的还情况下,国内相关监管部门还未能及时查清,所涉企业及单位更是不肯主动揭丑甚至是装作不知。 “洋贿赂呈上升趋势”而且还是“10多年改变不了”,实在让人感到脸红。这一状态到底何时才能根本改变?难道还要让这一情况继续发生?还有多少洋贿赂需要外国监管部门为我们一一揭开?相关部门,难道不该为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尽快采取有力的监管、惩治措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