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充当了财政的保险柜
    2009-07-27    罗晟    来源:东方早报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张曙光昨天在该所二季度宏观经济报告发布会上直言,上半年货币和贷款的放量增长催生了资产价格泡沫,造成了通货膨胀的隐忧,而银行代行财政职能,更是金融改革的倒退。

  天量信贷“四宗罪”

  谈及上半年货币和信贷的增长情况,张曙光说:“这简直是一些"天文数字",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已经十分清楚,大大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
  他提出的问题包括:
  一是大量资金流向货币市场和资产市场,而实体经济仍然感到流动性不足,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并未缓解。
  二是可能造成大量不良贷款。“既然这么多资金流入资产市场,短期资金长期化,一旦资产价格下跌,就会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
  三是银行代行财政职能。“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银行和财政分离开来,切断了财政向银行透支的渠道,确立了银行的独立地位,使之走上了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但在这次反危机保增长的过程中,大量银行贷款贷放给政府项目,实际上担起了财政的作用,银行充当了财政的保险柜。这无疑意味着改革的倒退”。
  四是加剧财政风险。在现行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呆坏账,最终还要由财政来承担。目前的财政状况并不像数据显示得那么好,“如果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的发展、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未来财政的日子不会像现在这样好过”。

  出口退税“效果很差”

  此外,张曙光说,为了稳定出口,政府连续七次提高出口退税,但在国外需求下降、国际市场缩小的情况下,价格调节等总量政策的效果很差。
  他分析,根据国际市场的情况,一旦中国政府调升出口退税,国外很容易施加保护措施,外商也会逼使中国企业让利。因此,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补贴了外商,对改善中国出口的作用不大。国家财政为此增加支出达数千亿元,这些资金也许用在结构调整方面会产生更大的效果。
  张曙光强调,从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结构来考察,现行单纯保增长的政策不是改善,而是进一步恶化了经济结构。在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而民间投资至今尚未启动,“不仅如此,很多民营企业甚至出现关门歇业的动向,显示了财政扩张政策的挤出效应,出现了"国进民退"的明显趋势”。

  通货膨胀需有“远虑”

  谈及近期的焦点——通货膨胀,张曙光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通常要10个月后才会见效,所以“通货膨胀不是近忧,而需远虑”。他认为,除1月份外,各月CPI都是负增长,低基数必然抬高明年的价格水平,再加上这么多的货币投放,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在一般商品价格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产价格上涨和资产泡沫的形成也就顺理成章。”
  张曙光昨天还谈及了对征收资源税的看法:“资源税的问题现在还不明朗。就怕政府收资源税是因为财政困难,那就麻烦了。(如果这样)这个目标就违背了资源税改革的目标。”
  另外,张曙光预测,今年第三季GDP增速将达到8.4%;出口跌幅会有所放缓,约为-15%;进口跌幅则为-18%;而第三季度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也会缩窄至-0.5%。

  相关稿件
· 下半年信贷投放将向消费信贷倾斜 2009-07-27
· 7月信贷增速或放缓 投放结构将微调 2009-07-27
· 央行剑指通胀 下半年或力控信贷总量 2009-07-27
· 下半年信贷投放将向消费信贷倾斜 2009-07-24
· 南京银行加快扩张 下半年侧重小企业信贷 2009-07-24